6個國家爭南海 學者預測:南海行為準則可能傾向中國

▲▼南海為主權爭議海域,聲索國眾多其中也包含台灣。(圖/翻攝自google map)

▲南海為主權爭議海域。(圖/翻攝自google map)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2018年將針對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談判。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指出,中國11月與10個東南亞國家在馬尼拉舉行的東協峰會,同意開始談判南海行為準則,著手將行為框架準則轉變為可適用於南海的一套規則,有分析預測,為避免南海發生不測事件的行為準則,可能會避開一些讓北京惱怒的問題。

報導指出,菲律賓大學海洋事務和海洋法研究所所長巴通巴卡爾(Batongbacal)表示,「有關行為準則的討論大概基本上就是圍繞避免危機和危機管理展開。我不認為有關討論會非常具體。」新加坡南洋大學國際問題教師胡逸山說,行為準則談判代表將確保有關文件不會包括涉及主權問題的含義,「來自各國的所謂專家將努力從各個角度探討問題,以便不會弄出不利於自己國家的東西。」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同意在明年初開始談判行為準則,同時預計年底簽署。在南海主權爭議中,有6個國家提出主權聲索,中國是主要聲索國,主張擁有南海90%的主權,提出主權聲索的海域從其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汶萊,擁有11.2億美元(約336億元台幣)的規模,讓其他聲索國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上安全研究員高瑞連表示,行為準則可能只是重炒一些現有不具約束力協議的溫和部分,「其中不會有任何執法的效力」。他還說,行為框架準測可能借用先行達成的一些協議措詞,例如2002年簽署的中國和東南亞行為宣言,其中要求和平解決爭端、相互通知軍事演習以及人道對待遭遇困境的人。

分析指出,行為準測可能迴避提到具體的海域,尤其迴避提到被占領的島礁和小島。準則也可能迴避提到航行自由或使用外界的解決紛爭途徑。在這方面,中國一向偏好透過雙邊談判解決問題,而非採用正式的國際糾紛解決機制。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的教授艾倫鐘(音譯)說,「我認為行為準則將實際上迫使中國承認現存的邊界。因此,中國將不得不隨大流,同時又保留對所有的海域的聲索。」

▼杜特蒂代表菲律賓出席東協。(圖/路透社)

▲▼杜特蒂代表菲律賓出席東協。(圖/路透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