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銅像。(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翁嫆琄/台北報導
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由於條文內明定,「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外界質疑,是否含有「中正」名稱的學校、路名、甚至有蔣中正頭像的硬幣都要改名?
根據三讀條文,行政院底下將設置「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規畫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威權時期司法不法等任務,並於提出完整調查報告後解散。委員會由行政院長提名9人,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同一政黨人數不得超過3人,目的為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及「處理不當黨產」等4大任務,2年內須就上述任務,向行政院長提出完整調查報告,未完成得延長,完成任務後解散。
條文規定,威權統治時期,是指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止之時期。而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此外,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應保存或重建,並規畫為歷史遺址。
由於促轉條例明確表明要處理公共場所的「威權統治者象徵」,因此中正紀念堂、全台的蔣中正銅像首當其衝,將成為首批改革的目標。
▲中正大學。(圖/取自中正大學網站)
不過,全台共有196條中正路(街)、30所以中正為名的學校,還有蔣中正肖像的硬幣,外界質疑,難道連這些都要一併「去中正化」?例如,著名的中正大學可能是首要目標,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要剔除或更名等事項是法律上的規範,而學校本身也是公共場域,後續教育部也會與相關的學校依條例內的相關內容做適法上的研處;校方也說,最終還是得依教育部的指示為依據,「國立大學盡量配合教育部的指示」。但校友們則認為,校名已是大家記憶中的一部份,不應該改名。
另外,據統計,現行流通的貨幣中,有蔣中正圖樣的硬幣約共有88億枚,包括70億枚1元硬幣,18億枚5元硬幣、39億枚10元硬幣及2000萬張200元紙鈔。而全台有「中正」、「介壽」的相關道路,就有近200條,若要改名,恐怕會是項大工程。
同時,國軍在中正紀念堂與兩蔣陵寢目前都派駐禮兵駐防,促轉條例通過後,也可能會有所影響。但退輔會主委李翔宙今天在立法院明確表示,各榮家的蔣公銅像等紀念設施,不會因轉型正義拆除,因蔣中正當初的一番指示,「可說讓所有榮民感受到,蔣公不僅是國民革命軍之父,更是廣大榮民的精神支柱」,也希望能保存這樣紀念性指標,讓全體榮民凝聚向心、團結,共同效忠國家。
面對種種質疑,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駁斥,「這些都是亂講的」,扯到道路改名實在「太離譜」。他強調,促轉條例不是要製造對立,而是要和解,政院的工作是要還原歷史真相,並維護白色恐怖受害者權利,道路、校名改名,並不是行政院要處理的事。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批評,不要跟隨改名炒作,改名不是隨便說改就改;促轉條例明確只針對公共建築或場所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例如移除蔣介石銅像到慈湖,而中正紀念堂是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也應改名;另外像兩蔣陵寢,他也強調,不可能去動人家的祖墳。
▼中正紀念堂。(圖/記者李毓康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