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給媽媽1萬,但都被拿去做直銷。(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文/呂秋遠
讀者來函
麗絲您好:我是一位29歲即將結婚滿兩年的女性,最近剛找到一份新工作,薪資大概是25K,對於是否要再繼續給孝親費真的很猶豫。因為我知道家裡狀況比以前好一點了,不像以前電話響了沒有人敢去接,媽媽以前也總是盡力給我們好的生活品質。
以前兼兩份工的時候一個月還能給媽媽10K,可現在倘若我都不給,有種自己很不孝順的感覺。媽媽自己也有一點點工作的收入,可是媽媽迷上直銷,家裡堆了一些直銷的東西,實在無法看到自己的錢堆在那。
別人給家裡的錢,媽媽都是存起來的,讓我好生羨慕。QQ
求麗絲解惑,謝謝。
律師回覆
這位妹紙,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了很久,孝順這兩個字,英文要怎麼翻譯,但是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太愚昧,真的想不出來。這個單字,有點像是「關係」,英文不能翻譯成relationship,而是要翻譯成guanxi。例如說,有關係就沒關係,這句話要怎麼翻譯呢?你總不能翻成If you have the relationship, it will be no relationship,外國人是聽不懂的。你可能要這樣翻譯:If you get the GuanXi,everything will be okay。這個字,是因應於中國特殊民情而設計的英文字,或許就像是孝順一樣。你要跟外國人講孝順,他們的表情大概會有很多問號。
▲每個月只賺25K,給媽媽1萬快吃不消,但不給又覺得自己不孝順。
孝親費?這年頭自己都養不活了,還來孝親費?你要知道,照顧自己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沒有謀生能力的家人。你剛結婚兩年,而且薪水是二萬五,哪來的餘裕可以照顧母親?你,得要開始為自己想想,以後要不要存養老金、孩子出生要不要用錢、自己租房子的錢是不是夠用等等,如何給孝親費?至於媽媽以前養你,這是應該的,因為那天晚上你爸沒有做安全措施,而且他們決定要把你生下來,本來就得要好好教育你、養育你,這是他們的義務。這個世界,並不是你自己選擇要來的,所以不要被「他們過去有養你」這件事情綁住。
養你又怎麼樣?你也很努力上進的活在這世界上,沒有讓他們增加更多麻煩,不是嗎?所以,請你先拋掉「養兒防老」這四個字,養錢防老比較實際。
如果你成年未婚,沒有組成一個新家庭,而又住在家裡,你確實應該要為這個家付出一些心力。畢竟你省下房租、水電、網路費,說不定爸媽還會幫你做晚餐,給點錢本來就是應該的。這不叫做孝親費,而是家庭生活費用分攤。所以,你以前給一萬,聽起來還可以,但不代表也包括已婚以後得要繼續給。為什麼?因為已婚之後,你有自己的家庭,得要量力而為,哪有「現在自己都過不好,還要去滿足別人過得好」這種道理?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建議參考:
1.你有想過你的未來嗎?你願意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嗎?
你現在剛組成家庭,薪水也不是很理想,你有想過未來嗎?你給媽媽孝親費,以後你的一生要如何存錢?
2.我不是要你看文章,我是要你體會一個道理。
這篇文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清楚。爸媽養你,不是為了防老;你本來就只能扮演輔助的角色,當他們真的活不下去,你才有出手的義務。
3.你有夢想嗎?我每天都被夢想叫醒。
你想買房子嗎?你想出國去玩嗎?你想讓孩子上安親班學才藝嗎?你想讓老公可以不用加班賺錢陪你嗎?這一切,給了孝親費,就沒了夢想。
4.已婚,不是不能給錢的理由而已,而是一個機會。
如果住在家裡,你是應該分攤費用,現在既然有自己的家庭,這是很好的機會,你應該要讓媽媽有一個健康的觀念,健康,是無價的。
▲錢的問題真的是家庭的爭執來源之一。(圖/記者周宸亘攝)
5.你有聽過被動支出嗎?可能比你的本薪還要高。
是的,孝親費就是被動支出。我很擔心如果孝親費的用途,不是滿足爸媽的基本需求,而是讓他去做那些你不贊成的「事業」,最後可能你得拿出來的錢,比你賺的錢還要多。
6.我一個朋友不給爸媽孝親費,第二年就去關島了。
其實半年就可以去了。
7.你有聽過永續經營的孝親型態嗎?
你要知道,如果你只是給爸媽錢,他們也只是把你當作搖錢樹而已,想到沒錢就找你要。這不是孝順,他們年輕時,本來就應該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如果沒有打算,真正的永續經營模式就是,讓他們能滿足基本需求就好。
8.你並不是擺脫爸媽,而是擺脫一種被制約的感覺,創造一種自由的感覺。
如果你把孝親費當作義務,那麼你是不自由的。你有義務先照顧自己,然後不要被「孝順」兩個字制約。
9.你之所以願意照顧爸媽,純粹是愛,不是因為法律要你這麼做。
法律雖然規定,你必須照顧爸媽,但並不限於金錢,而且是在父母身無恆產,而且自己行有餘力的情況下,才有義務給爸媽跟自己一樣的待遇。所以不要犧牲自己,你是因為愛,才照顧爸媽,不是因為被勒索。
10.你知道呂律師也不支持「自己賺25K,給爸媽孝親費」嗎?
先別說這個了,你有聽過呂律師嗎?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