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60歲退休金三角  40歲是關鍵期  

慈濟科技大學針對平均學生年齡超過55歲的樂齡大學阿公阿嬤,推出多元豐富的體育課,有眾樂樂的槌球、太極柔力球,以及簡易的健康操、手指運動,讓老人家能隨時隨地「動」一下。(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民眾可考慮提早規劃退休財務配置,享受樂齡生活。(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對退休生活品質是否可以維持現況或是更好而感到憂慮,也體認到最晚在40歲前就要開始規劃退休財務狀況,才可能在60歲退休。壽險業者便建議可從生活、醫療、照護的「退休金三角」,著手配置多元化醫療等保險商品,為自己及家人妥善規劃養老金。

現今醫療技術的進步與養生觀念逐漸受到重視,國民平均壽命不斷提高,以往大家準備50~59歲退休,現在已延後到60~69歲,普遍存有「活太久、退太早、錢太少」的憂慮,而因為活得愈久代表退休生活費用愈高。

元大人壽表示,根據調查民眾最晚在40歲前開始準備養老金,較能以時間換財富,現在可以就生活、醫療、照護的「退休金三角」3大面向加以準備。

以第一個「生活需求」來說,退休規劃首重穩健、規律,民眾可以考慮「長年期繳儲蓄型保單」為自己儲蓄一筆退休基金。這類保單同時提供「壽險」及「儲蓄」功能,保費負擔較輕外,還可透過壽險保單的累積加乘效果,累積存款。

第二個則是就「醫療需求」來說,可以住院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重大傷病等多元醫療保障方案為首要考量。台灣雖實施健保醫療制度,仍有許多治療方式或用藥必需自費,若有較多元方案,除了醫療保險金可以彌補一些醫療費用,不會很快地用到退休老本及增加子女負擔,還可對較昂貴的治療方式、用藥有多的選擇機會,縮短療程儘早恢復健康。

第三個即是要考慮「照護需求」,民眾可能會忽略到疾病或意外造成失能的高風險,將帶給家庭長期經濟與照護重擔。規劃醫療險時還可以涵蓋「傷殘長期照護給付」功能,以補足保障缺口,也就是可以加保「殘扶險」。目前該險的保費負擔還不會很大,可提供一次性及分次性照護金,除可滿足安心照護的期待,也可使生活過得更有尊嚴,同時減輕家人的經濟壓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保險熱門新聞

【搞懂承攬僱傭】寧願每月被罰50萬 這家保險公司不幫員工提勞退

前四海幫堂主陳興餘  生前代言片曝光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