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後變「佛系青年」 壓力轉換成無求的「自我消解」

▲▼和尚             。(圖/翻攝自pixabay)

▲和尚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佛系」一詞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相當火紅,尤其針對90年後的年輕人,網路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正是熱烈討稐之一,內容提到佛系朋友圈、佛系乘客、佛系戀愛、佛系健身、佛系食客等等,每句話都充滿「什麼事都剛剛好就好」,不費力去爭什麼的生活態度引起許多共鳴。

網新媒體公司新世相的「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文章開頭就說佛系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內容提及9項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包括「如果是乘客,那麼就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健身下班後去走一走就很開心」、「好友圈隨緣就按讚」。

「戀愛的話是你看吧,我都行」、「吃東西昨天吃什麼,今天也一樣的」、「交友則是會打開軟體,不會特意點開資料」、「養孩子不強求出息,童年不必這麼累」、「購物遇到適合就買、不適合就留著」、「工作就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

▼佛系青年話語 。(圖/翻攝新世相微博,下同)

▲▼佛系青年話語            。(圖/翻攝新世相微博)

文章還說到,把無求的概念沒有理解成自我放棄,而是在壓力和焦慮下,年輕人的自我消解,而且還很有用,當然這種生活態度馬上成為熱門話題。「佛系」其實源自日本,專指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子,做什麼事情都嫌麻煩。

「佛系」得到不少年輕人的共鳴,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批判的聲音。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光輕輕鬆松、敲鑼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實現不了」。《中國青年報》網站的文章更表示,說90後在現實的問題,並沒有因「佛系」態度而得到改變。有學者認為,「佛系青年」代表了90後「低成就慾望」的特質。

▲▼佛系青年話語            。(圖/翻攝新世相微博)

《中新網》報導,佛系現在會出現是因為2017年,最後一批90後也已成年,他們開始在職場中初露鋒芒。從學校進入社會,現實和理想的落差,快速的生活節奏、激烈的競爭都讓他們壓力增大,產生迷茫、焦慮以及自我懷疑的情緒。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田豐曾分析稱,當前中國整體還處於改革與變動的快速發展階段,青年作為危機的一代,在就業、發展各方面都存在挑戰,青年的生存壓力相對加大。因此,網路上興起一種調侃式自嘲的亞文化,並在社會中蔓延。

▲▼佛系青年話語            。(圖/翻攝新世相微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