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獨」國族認同改變,左右兩岸政治局勢。(圖/取自維基百科)
記者柯沛辰/綜合報導
大陸學者鄧聿文3日在社論中研判中共可能在2020年對台動武,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台灣人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逐漸變弱。但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國情調查顯示,「統一」選項首度翻轉呈現上升趨勢,且國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下滑至5年新低。
評論家鄧聿文3日在《南華早報》刊登社論,並以「中國正計畫2020武力攻占台灣嗎」為題,探討武統問題。內容提到,中國採取武統的4大原因分別為:中國經濟上釋出善意,兩岸關係卻惡化;台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減弱;中國對台政治影響力減低;主流民意逐漸趨向武統。
文中還指出,既然要使用武力,那麼2020年就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一來這是中國計畫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期限,二來更可以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週年時,把台灣納入國土當作的成果展示,對習近平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成就。
▲中共從未放棄武統,有學者認為2020正是關鍵的一年。(圖/CFP)
事實上,根據《天下雜誌》2018國情調查顯示,由於國家前景黯淡,許多台灣人對未來感到迷惘,使得出國或赴陸工作、留學的意願增強,連同過去被稱作「天然獨」的年輕世代,也對國家認同也出現鬆動跡象。
在問及兩岸的政治關係時,「維持現狀」仍維持歷年來最高,其次則是「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特別的是,在這次調查中「在一定條件下統一」選項不僅出現上揚趨勢,在各年齡層都有成長,還創下10年來新高,來到13.8%,比起2017年的8.2%上揚不少。
與之相比,「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不管如何,台灣盡快獨立」從2017年合計37.2%跌至32%;其中下滑最多的落在30至39歲世代,從54.3%狂跌至37.3%。
▲年輕一代身分認同出現鬆動,赴陸工作、交流意願增強。(圖/記者季相儒攝)
至於身分認同問題,20至29歲在2017年自認「台灣人」的比例為78.7%,30到39歲為66.8%,如今到了2018年分別萎縮,前者跌至72.7%,後者則下降至59%,再再顯示「天然獨」出現鬆動傾向,並非是不可撼動的「鐵板」。
若進一步分析身分認同的挪移現象,則可發現20至29歲者轉往認同「中國人」的比例從1.1%上升至4%,30至39歲者則往「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選項移動,從27.3%上升至36.7%。
總結來說,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仍佔56.4%最高,其次是「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34.1%,再來才是「中國人」6.7%;但自認「台灣人」的比例卻是自2010年來最低,「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則創下新高。
▲學者研究發現,總統蔡英文上任後,主張統一的聲音不減反增。(圖/總統府)
對此,研究該數據的學者們普遍指出,蔡英文執政後,主張統一的人持續上升。以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大學生為例,他們與對岸交流或獲得工作機會後,態度開始出現轉變,因為台灣前景不佳,人民正對台灣環境及政黨政治失望,自信心也在不斷流失。
至於被問及西進赴陸工作的意願時,有37.5%回答願意,創下2010年以來新高點。其中,交叉分析後以20到29歲者最高,達到43.8%,30到39歲者則有42.7%;顯示1980年代後出生的「天然獨」有43.2%願赴陸發展。
▲當年太陽花學運佔領立院。(圖/本報資料照)
值得一提的是,39歲以下年輕人是總統大選前最支持蔡英文的族群,深知對岸以經濟要脅台灣讓步,但他們同時也認為兩岸應該要加強交流,態度非常務實,可以說是「與狼共舞」的一代。
部分學者認為,國人非常在乎經濟治理績效,受台灣當前環境影響,被低薪逼往對岸及各國發展,導致國族認同發生改變。但僅憑目前狀況仍難下定論,因為這樣的趨勢才正要開始,後續效應也值得長期觀察,不過這對民進黨政府而言,確實是一項警訊。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