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楊軍發布研究結果。(圖/翻攝自新浪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塑膠袋曾被英國《衛報》評為20世纪最糟發明的發明,北京科學家找到分解聚苯乙烯的方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楊軍等人,近期在環境期刊「化學圈」發表黃粉蟲嚙食分解聚苯乙烯研究的後續文章,是2018年第一期期刊,題目為「聚苯乙烯廢棄物在黃粉蟲中的生物分解」。
根據新華網報導,「聚苯乙烯廢棄物在黃粉蟲中的生物分解」文章中提到,取自美國的黃粉蟲也能分解聚苯乙烯,補充營養可以增加生物分解率,可分解7種聚苯乙烯廢棄物,其中以低密度泡沫塑膠分解最快。第二代幼蟲餵食麥麩和聚苯乙烯可進一步提高聚苯乙烯分解率。
▼黃粉蟲或可用於治理「白色(塑膠)污染」。(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報導指出,楊軍在2004年春節期間,發現家裡裝米的塑膠袋被蟲子咬了很多洞,身為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博士的他,靈敏閃過一個念頭,「蟲子咬破了塑膠袋,它吃進去了嗎?如果吃進去了,它能消化嗎?」帶著團隊深入研究,發現蠟蟲腸道的微生物確實可以分解聚乙烯,2014年在環境科學領域頂尖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發表論文,造成學術界轟動。
楊軍等人繼續發現,黃粉蟲可以嚙食並分解聚苯乙烯,而聚苯乙烯就是常見的白色塑膠。他們的研究成果2015年再次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吸引了媒體注意;2017年「自然-材料」期刊以「塑膠已經美味可餐」為題,高度評價了由楊軍等工作引發的石油基塑膠生物分解的研究進展。
楊軍表示,今後將繼續進行塑膠生物分解功能基因和關鍵方面的基礎研究,並從工程和材料加工等方面加快產業化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認為,這是近年來環境科學領域最大突破之一,為解決全球塑膠汙染問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垃圾袋一個平均使用25分鐘,分解卻要花500年。(圖/記者嚴云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