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在哪?大陸展開考古 文獻出入+缺乏證據難尋「真身」

承載著古人邊塞記憶的陽關,迎來首次正式考古調查。「陽關在哪裡」這一千年未解之謎,或將因此揭開。(圖/新華社)

▲這是敦煌陽關遺址。(圖/新華社)

本報訊

承載著古人邊塞記憶的陽關,迎來首次正式考古調查。「陽關在哪裡」這一千年未解之謎,或將因此揭開。 

記者日前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陽關遺址考古調查與研究」專案於2017年9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聯合考察隊目前已經開始了調查勘探工作。

陽關是漢王朝與西域區隔的重要地理標誌,絲綢之路的必經關隘。漢武帝時期,「列四郡、據兩關」中的「兩關」指的就是陽關和玉門關。在《漢書》中,西域三十六國與漢王朝的距離都是以陽關為基準,如鄯善國樓蘭城「去陽關千六百里」。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歷代文人的筆墨浸潤,更使陽關這一地理名詞,成為人們承載邊關哀愁的文化符號。  

千年風沙抹平歷史的痕跡,「陽關在哪裡」竟成千年未解之謎。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俊民介紹,自唐以來,人們對陽關位置的記錄和探討未曾間斷。但由於不同文獻出入很大、缺乏確鑿證據等原因,人們對陽關的位置始終沒有形成共識,有玉門關以南、紅山口、敦煌南湖、古董灘、壽昌城、葫蘆斯台等多種說法。上世紀30年代起,中國考古工作者開展了相關工作,但始終沒有尋找到陽關的「真身」。

201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陽關進行了初步調查。2017年9月,「陽關遺址考古調查與研究」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擬對陽關遺跡的性質和範圍進行調查。

2017年10月至11月,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遙感所和蘭州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啟動考古調查。

張俊民說,遺跡已被黃沙掩埋千年,考古難度較大,僅靠地表情況難以獲得有效資訊。此次考古調查中,聯合考察隊除了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並運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尋找陽關的位置。

目前,聯合考察隊對南湖周邊,特別是古董灘、紅山口一帶進行了無人機航拍和實地調查。在古董灘的全面航拍,取得影像6000多張,可以生成1:500和1:1000的電子地圖。

考察隊完成了40處疑似影像點的實地核驗,排除了有可能是古道、長城、烽台和壕塹的地點,確認了幾處古代水渠、耕地和村莊遺跡。此外,他們還採集了40餘件測年標本,這為進一步認識疑似點的時間、判定疑似點的屬性提供了直接佐證。據悉,相關工作還在繼續。(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