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圖/翻攝自國防部網站)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參謀總長李喜明日前提出籌建60艘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的構想,以發展不對稱作戰策略。不過近日卻傳出,不僅海軍內部對此有不同想法,就連國安會都持反對意見。消息人士透露,如果將船體及百枚以上的雄二反艦飛彈的成本加總,整個案子沒有百億元預算是做不下來的,而這樣的成本也正是國安會打回票的主因之一。
據了解,此次所提出的研發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是艘不具有戰鬥系統與雷達的突擊艇,搭載2枚反艦飛彈,只要2到3人即可操作。其外型與塗裝將比照民用漁船或遊艇,用以混淆敵軍。戰時,突擊艇可以從各個漁港出動,專門攻擊大型登陸艦。另外,搭載人員還可以攜型式刺針防空飛彈,以牽制敵軍空中的侵擾。
據《上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科院預估的資料顯示,要建造這種速度有35節的以上突擊艇,再加上配套的自動化輪控系統,一艘單價會超過1億元,也就是說光船身就要燒掉超過60億的預算;考慮到現階段國防預算有限,發展這種不對稱戰力應該更考量整體資源情況,並非國防部單方面想做就能成事。
該名人士強調,依據這種需求,直接將飛彈裝載在於魚船之上豈不是更好,不僅能夠更好的混淆敵軍並發揮不對稱戰力,而且其實早在歷年的漢光演習中,國軍組織後備動員體系就有徵調漁船支援作戰的作法。也就是說,李喜明此提議可以說是成本又高又略嫌多餘。
▼李喜明。(圖/記者李毓康攝)
另外,國家整體資源的運用也很重要。報導指出,在戰時只要派遣適宜的操作人員,海巡署的68艘50噸到3000噸的船艦也是戰力的一環,而且未來行政院核定426億餘萬元的海巡艦艇發展計畫中,4艘4000噸級與12艘600噸級雙船體海巡艦都是直些參照海軍的同型船體,所以只要保留相關的武器系統空間即可供「平戰轉換」運用。此外,其實早在去年的漢光演習,海巡署船艦就曾一度被納入近海防衛的作戰兵力。
事實上,早在消息傳出時,就有分析稱,這種45噸的船體之太小,耐波性不足,使用陸基或許更有生存性,而且偵搜要靠陸上的海軍大成資料鍊系統來指揮,或者要靠大型軍艦的指管系統來引導飛彈的攻擊目標,但開戰時勢必遭到干擾,所以建造這麼小的船艇的意義何在?
據了解,解放軍過去發展022型導彈艇(22艇)也是沿用這條思路,甚至還誇稱一起出海祭出「狼群戰術」,可以「圍殲」美國航母,但現在時代變了,戰爭模式也在變化,對岸現在大搞055型等萬噸大,基本上已經棄用022型。有網友指出,台灣突然想玩不對稱戰術,感覺在走回頭路,而這種遊戲「對岸20年前就玩過了」。
這項計畫是中科院在5日的邀商說明會上所披露,該院指稱「微型飛彈突擊艇」構想計劃,排水量滿載約45噸、全長約21.4公尺、全寬約5.4公尺、吃水2.4公尺、船速滿儎時最高航速35節以上、續航力則以最高時速35節至少達100浬,耐波性要在蒲氏5級風以下可正常執行任務,蒲氏7級風以下結構與穩度無航行安全顧慮。船體結構上可採玻璃強化塑膠(FRP)或鋁合金兩種,船體外型具雷達匿蹤(RCS)造型設計。
▼國造沱江艦。(圖/記者宋良義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