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用免洗咖啡杯要課「拿鐵稅」,有助環保嗎?

2018年01月20日 00:05

▲▼星巴克,Startbucks。(Photo by mr.hodgson/Flickr)https://flic.kr/p/5ttWEa

▲英國議員提出徵收「拿鐵稅」,以減少一次性咖啡杯使用量後,倫敦星巴克率先宣布配合,試行3個月後再依結果決定下一步措施。(Photo by mr.hodgson/Flickr)

一次性使用的紙餐具對業者和使用者來說都很方便,但對環保可一點都不方便,問題就在紙餐具的內層淋膜,會造成回收的困擾與成本過高,結果大家索性就不回收了。以英國為例,每年被丟掉的一次性咖啡杯有近25億個,但回收比例僅0.25%,如果計算其對環境的成本,不回收直接丟進焚化爐,也許還低於分類後回收。

人是理性的動物,如果外帶紙杯對業者和消費者方便有利,那麼就會盛行,正如同塑膠袋一樣,然而「環境共有財」的悲歌就會持續上演。除非,對使用行為「徵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一直到兩者相等為止。

最近,英國政府打算對一次性的外帶咖啡杯課徵「拿鐵稅」,星巴克倫敦門市更配合政策將自今年2月起向使用一次性紙杯的消費者收取0.25英鎊稅款(約新台幣10元),預計試行3個月。若以比較便宜的美式咖啡(中杯)為例,在英國是1.95英鎊,課徵「拿鐵稅」後變成2.2英鎊,漲幅是12.8%。

不過,星巴克的鐵粉們,會因為多了這0.25英鎊的稅款而減少消費嗎?事實上這是個好問題,但我直覺認為影響不大,因為一杯星巴克的效益,不僅是一杯咖啡,還包含了品牌符號與空間效益(外帶杯就浪費了),這兩者同時產生、無法分割。

若以經濟學術語來說,這叫「低價格彈性」,也就是漲價對消費量而言影響極小,甚至毫無影響到「零彈性」。如此一來,即便「拿鐵稅」將會完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外帶一杯紙杯裝的星巴克咖啡價格更高了,但卻也更襯托鐵粉們的身價,所以他們怎會在乎那區區的「拿鐵稅」呢?反之知名度不高的業者,則會因為「高價格彈性」問題,導致消費者減少消費。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圖/Pixabay)

▲對星巴克迷來說,他們喝得不是咖啡,而是品味,所以紙杯上的Logo便是品味的象徵。(圖/Pixabay)

也就是說,一杯外帶星巴克紙杯的真實效益,根本就不在咖啡,而是紙杯上那個「雙尾美人魚」的符號。所以,英國的星巴克當然願意配合政策,這可是很高段的公關手法(背後也許有經濟學家指點)。

實務上,對「炫耀性」商品課稅,根本很難達成以價制量的目的。當年台北市政府對豪宅課徵豪宅稅也是同樣道理,正因為政府課稅,就像有了背書、掛保證,反而百分百坐實了「真豪宅」的地位。

若真要讓消費者對於一次外帶性紙杯的「拿鐵稅」政策有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只允許使用無標誌的空白紙杯,如此一來,商品符號與品牌特徵將會被迫消失,此時再課徵0.25英鎊的稅,消費者絕對會「很有感覺」。然後,知名業者再順勢銷售外帶「環保杯」(這個就帶有品牌與符號),無論加稅與否,怎麼算業者都會是贏家,而且加稅後也許還贏得更多呢!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政府要用價格因素限制一次性容器的使用,在「價格彈性高」的消費模式中,最好能把懲罰稅的稅額,提高到讓消費者非常有感才會有實質效果,但同樣的,抑制消費的副作用,就是會減少消費力道。此外,在「低價格彈性」的消費模式中,例如炫耀性商品,就會讓品牌的光環消失。也因此,以課稅方式限制一次性容器的使用,的確有可能出現實質效果,但對業者的收益而言也許影響甚低。

好文推薦

鍾文榮/騎車徜徉田園風光 公共財憑什麼收費? 

鍾文榮/香蕉「價崩」 賭性使然

鍾文榮/用餐折扣看罩杯大小 是歧視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