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愛旅蛙? 不婚不生的日本低慾望社會

2018年01月30日 13:06

▲日本推出一款新手遊「旅行青蛙」,大受歡迎,同時反映了「佛系青年」群聚的低慾望社會現象。(圖/CFP)

▲日本推出一款新手遊「旅行青蛙」,大受歡迎,同時反映了「佛系青年」群聚的低慾望社會現象。(圖/CFP)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雜誌在2014年創造「佛系男子」一詞,象徵新一代年輕人不婚不生、不買房、不買車的低慾望狀態,而這也正式進入作家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慾望社會」,逐漸成為動搖日本社會根基的隱憂。由於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日本2017年出生人口甚至只有約94.1萬人,新婚人口則為60.7萬對。日本國家人口研究院和社會保障研究院更預估,到了 2065 年,日本人口將從 1.265 億人降至 8800 萬人。

佛系一詞最早出自於日本某雜誌中的「佛系男子」。指男生雖然外表和其他人並無不同,但是永遠將自己的興趣放在第一位,不談戀愛,所有事情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後來「佛系」一詞在中國爆紅,指一種看破紅塵、低慾望的生活方式。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出生人口僅約94.1萬人,史上最低,新婚人口則為60.7萬對,創下戰後的最低紀錄。日本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意味著不用買房,一個人飽全家飽,不需要被家庭綑綁,背負「婚姻包袱」,是「佛系青年」們選擇不婚不生的主因。

日本奈良宇陀市松山城。(圖/記者陳睿中攝)

▲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長年經濟低迷,使年輕人生育率更是萎靡不振,造成多項社會問題。(圖/資料照)

以往,日本女性只要結婚後,很難繼續留在職場(辦公室),如果結婚後不離職,更有可能受到職場霸凌,逼迫已婚女性主動辭職。但如今日本經濟低迷不振,即使已婚女性願意辭職在家相夫教子,光靠先生一人薪水,根本無法負擔整個家庭的支出。

大前研一在的《低慾望社會》中指出,年輕人物慾降低,對於奢侈品嗤之以鼻,喪失了一定要成功的「拚勁」,凡事敷衍了事,正是當今日本寫照。

低慾望社會可能造成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越演越烈,加劇日本勞動力不足與消費萎靡的問題,惡性循環下,衝擊整個產業環境,使社會陷入巨大危機。

為了緩解這樣的問題,日本政府提出各種配套措施鼓勵生育,並考慮向高收入的單身人士收取「單身稅」。但低慾望社會並非一日所成,要解決「佛系青年」的問題恐怕也無法一蹴可及了。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