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地牛翻身,全台震驚!花蓮4日晚間在6分鐘內發生四起較大的有感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為5.8。從晚間9點12分開始到10點16分,短短64分鐘內,花蓮地區總共發生十次地震,此次連續地震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壓大陸板塊所造成,由於這個區域屬於地震的活躍區,預計未來還有規模4左右的餘震。
對於花蓮的連續地震,不少網友在驚嚇之餘也開始討論「國家警報」系統成效,有的人說有收到簡訊,有的則說沒有,台灣位處地震帶為地震多發型國家,除了預警通報系統外,平常還對於地震的發生做了哪些預防、宣導措施?看看鄰近的日本,他山之石的經驗或許可以作為政府與相關單位日後宣導時的參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0204晚間發布地震簡訊。(圖/記者莊智勝攝)
在日本,防災通報已全面數位化並與手機深度結合,透過「J-ALERT 全國瞬時警報」和「細胞廣播服務(CBS)」,前者當相關監控單位偵測到緊急災害發生時,大約4到20秒可透過無線廣播系統通知全國民眾;後者則是日本政府與國內三大電信業者(NTT docomo、KDDI au 及 Softbank Mobile)合作,用戶僅需開啟手機接收功能,即可接收此類簡訊。
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或不常使用手機、網路的老人家、銀髮族,日本防災專家、關西大學社會安全學院教授河田惠昭也與民間合作,以出版插畫搭配簡易文字方式的「圖畫書」- 日本災難宣導圖鑑,將日本普遍會遇到的各種災害如地震、海嘯、火山等做詳細、簡潔扼要的解釋,希望民眾能重視災難發生前的準備工作,當災難發生時,大家能視情況做出最佳的判斷,提高存活率。
▲▼透過簡單的圖、文字,講解災難的應對方法。(圖/翻拍自日本災難宣導圖鑑,下同)
翻開書本內容,首章便是最常發生的地震災害,面對地震來襲時的各種應對方法,包括:第一、如在家的話待在2、3樓相比1樓層安全。第二、注意窗戶破裂與高處易掉落物品。第三、應保護頭部。第四、房屋結構破損倒塌可能引發火災。第五、逃命時要注意周圍情況,第六、盡可能待在避難場所等內容,都透過簡單好懂的圖示來說明面對地震時該如何應對。關於地震的生成原因等科普知識,則是放在該書每個章節的最後。
此外,本書除了地震,還介紹了海嘯、火山爆發、暴雨導致的漲潮、龍捲風、大範圍豪大雨、區域性豪大雨、小範圍集中性豪雨、土石流、人潮聚集地交互感染、核能事故等,各種災害的相關姿勢與應變、逃難準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