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花蓮6日深夜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後,直至7日11點36分又傳出規模4.8的餘震,深度僅5公里,截至目前已造成4死225傷,是繼2年前的「小年夜大地震」後災情傷亡最慘重的地震。然而事隔2年,台灣民眾回憶起地震,除了驚恐外,於防災避難的知識觀念上仍有許多誤解,其中包括地震來要先開門,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活埋受困時就能維持生命?正確觀念究竟為何,專家給了答案。
▼花蓮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傾斜、倒塌。(圖/記者張一中攝)
高市消防局科員蔡宗翰在個人文章「地震來襲先打開門? 避難包用在受困時?都錯!!!」中根據統計指出,讓門框變形的地震震度至少5級以上,也是造成傷亡的開始。而造成傷亡的主因除了被掉落物砸中,另一則是移動中摔倒或碰撞受傷,更嚴重才是房屋倒塌。「所以,當地震開始搖晃建築,一定會先發生東西掉落、傢俱位移、翻覆,因此當你嘗試去開門的過程中,就先讓自己暴露在高危險環境之中!」不考慮地震中最容易受傷的情況,反而先關心門框是否變形,他認為很不合理。
他進一步解釋,「開門的目的是為逃出建築外,亦即所有通往戶外的路徑上的門都要開才有效用」,倘若本身住在2樓以上,必須要樓下所有大門都打開才能通往戶外,「在地震瞬間的幾十秒內,在身體不穩的情況下要移動如此長的距離、面對更多掉落物擊中的危險,實際上完全做不到!」建議地震發生時先找尋掩蔽、避免移動,待地震稍歇後再去開門和關電源等。
▲▼花蓮深夜發生規模6.0地震後迄今仍有多起餘震,災情慘重。(圖/記者張一中攝)
第二個民眾常見的誤解是:「 緊急避難包是在人被瓦礫堆活埋受困時,支撐生命使用的。」蔡宗翰解釋,地震時的首要原則是就地避難,當下絕沒有時間去拿避難包,「真正的使用時機,是在地震結束之後,當我們發現建築物有嚴重的結構損傷,必須『離開到避難收容所暫時生活』時使用的。」裡頭備妥延續生命所需物品,一旦出狀況必須離開家,拎了就走。
更多內容請參考:《地震來襲先打開門? 避難包用在受困時?都錯!!!》
我們想讓你知道…真的聽超多人說要先開門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