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淩晨,動車組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圖/新華社)
本報訊
購票方式越來越便捷,出行方式越來越多元,乘車環境越來越溫馨……在銀川開往西安的K1295次列車和西安開往貴陽的K4632次列車上,每當記者談起春運,身旁的乘客都會陸續翻開記憶的相冊。
54歲的韓拴愛1998年開始乘坐火車。她告訴記者,2004年春運期間,為了買一張從甘肅平涼到新疆烏魯木齊的火車票,一家三口齊上陣——每人一個小板凳,坐在售票視窗前,三班倒排隊「等」票。「整整排了兩天兩夜,好不容易等到一張站票。還有好多人,眼看著就排到售票窗口了,可票都賣光了,當場哇哇大哭。」
「排不到票,從火車站出來特別失望,有好幾個人攔下我們,問要不要車票。現在基本看不到這種倒賣票、賣假票的現象了。」從寧夏銀川返回貴州畢節的楊莉說,現在回家的票全部都是從網上一鍵下單,再方便不過了。
「出發前,花了好一番心思計畫返鄉行程。」楊莉告訴記者,原本計畫「火車+飛機」方案,但1月25日起西安至貴陽開通動車,所以想改成「快速列車+動車」方案,後來因時間問題換成了現在的全程「快速列車」方案。雖然回家方式不斷被更改,但楊莉覺得擁有了更多「獲得感」,「選擇多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性價比最高的乘車計畫」。
楊莉說,2020年銀川到西安高鐵將開通,如果全程乘坐高鐵返回老家,耗費在火車上的時間將從現在的34小時縮短為11小時,「到時候,家鄉就不再顯得那麼遠了」。
和楊莉同歲的王運福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從甘肅蘭州回貴州遵義過年。「可以選擇飛機、高鐵和快速列車,但考慮到自己時間寬裕,而且孩子可以在相對開放的空間裡接觸到許多小朋友,所以確定了快車硬臥。」王運福說,這樣的情況在15年前還不敢想像,「2002年,我從遵義到蘭州上學,只能坐45個小時的硬座,哪有這麼多選擇」。
乘車環境也發生著改變。「人擠人衛生髒,不吃不喝心裡慌」這是許多乘客對曾經乘坐火車的真實感受。「當年的綠皮車時代,還沒上車,就看見好多人從車窗外往裡翻,裡頭拉外頭推,就連廁所裡都能擠上十多個人。」韓拴愛回憶,上車不容易,坐車更受罪,「從平涼到烏魯木齊站了兩天一夜,因為沒地方上廁所,不敢吃不敢喝。一趟下來,腳腫得跟饅頭似的。」
「去一趟衛生間也行呢,不過沒有倆小時別想擠回座位去。擠回去了,座位也早讓人占了。」楊莉剛補充完,車廂裡就笑成一團。
銀川客運段K1295次列車列車長李凱告訴記者,乘客切身體會到的變化一方面源自硬體設施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服務理念的改變。「從管理車廂到服務車廂,如今把乘客放在首位,乘客的需要就是我們的方向。」李凱說。
「我個人覺得,現在火車臥鋪出行比飛機出行還舒服。」韓拴愛說。隨著社會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到春運中,中國人的春運記憶今後會愈發美好。(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