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鬥機正式列裝中國空軍作戰部隊,但為其配置的渦扇-15仍處於研製中。(圖/翻攝自中國空軍)
特約記者陳孟孟/綜合報導
中國空軍日前對外發布殲-20戰機已正式列裝作戰部隊,但外界認為在其發動機渦扇-15(WS-15)尚未成熟甚至還沒列裝的情況下,就提前讓這架隱身戰機投入使用,將面對安全日益嚴峻的局面。《南華早報》指出,事實上2015年渦扇-15在地面測試中發生爆炸,據推測意外主因之一很可能是單晶葉片的品質未達標準。
兩名中國軍方人士向港媒透露,由於渦扇-15仍有「關鍵問題」尚未解決,因此殲-20在去年3月首度加入空軍時,裝備是較早期戰機所使用的「劣質」發動機。該港媒進一步形容,用這個「臨時發動機」讓殲-20提早服役,意味著該隱身戰機將受到嚴重限制,影響其操縱性、燃油效率以及超音速時的隱身性。
消息人士指出,2015年渦扇-15在地面測試中發生爆炸,雖然無人受傷,但問題至今仍尚未獲得解決。「爆炸表明WS-15是不可靠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根本的解決方案來克服這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殲-20現在使用WS-10B發動機。」殲-20是在去年9月被拍攝到換裝渦扇-10B推力向量型號,普遍認為其僅是渦扇-15正式裝備前的「過渡」發動機。
▼一架編號2021的黃皮殲-20曝光,網友分析其配置的發動機帶「鋸齒狀」設計,正是過去盛傳的太行B型發動機(渦扇-10B)。(圖/翻攝自飛揚軍事論壇)
至於當時引起爆炸的原因相當複雜,據推測主因之一就是單晶葉片的品質未達標準,這是渦輪風扇發動機的關鍵部件。消息人士進一步表示,中國技術人員能夠專注於某一特定物品,進而生產尖端品質的單晶渦輪葉片,但他們仍然沒有把先進技術轉化為大規模生產的標準產品。「這是一個瓶頸問題,根據西方經驗,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克服無數的實驗和測試。」
很明顯使用渦扇-10B僅僅是殲-20發動機開發的一個權宜階段,未來該機可能會使用另一種新的發動,直到渦扇-15的開發成功。報導指出,幾次改變這樣一個重要飛機項目的發動機,其實是非常尷尬的(embarrassing),這是中國國產飛機長期存在的核心問題。
即便單晶葉片的問題導致渦扇-15研製進程有所停滯,不過該報導也推測,中國新一代單晶渦輪葉片應該能夠應對,由於更高轉速和極高溫度而引起的機械負載增加。而中國也曾在2016年4就發布航空發動機第五代高溫單晶渦輪葉片正式量產消息,宣告攻克高溫合金真空冶煉和單晶空心葉片的鑄造難關。陸方強調,該次展示的兩款高溫合金產品、多款航空發動機葉片和燃氣輪機葉片,基本覆蓋目前中國國內在役、在研機型。
▲《央視》官洩殲-20發動機為中國第五代渦扇-15「峨嵋」發動機。報導同時也呈現了其發動機的加工和最新裝配情況。(圖/翻攝自央視)
對於渦扇-15的性能,《央視》曾在去年5月的報導中宣稱其與美國F-22的F-119發動機相當,並聲稱可在2020年廣泛用於殲-20。但從公開的資料顯示,渦扇-15項目始於20世紀90年代,第一架原型機於2004年交付,並於2015年首次地面試驗。而美國普惠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12年時間研發F-119的原型機,1997年9月進行該發動機的首次試飛後,又進行數年飛行試驗計劃。分析人士指出,要談及殲-20換裝渦扇-15後能威脅美國F-22、F-35其實言之過早。
不過由於美國近期在亞太部署F-22與F-35,並且出售F-35給日本、南韓等鄰近國家,進而促使北京決定儘早投入使用殲-20。此外,日本更打算計劃引進具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型號,搭載到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加賀號上,成為「輕航母」,更讓中國備感威脅。
香港軍事專家梁國樑表示,美國的F-35B比中國目前的艦載戰鬥機殲-15強大得多,解放軍若想將諸如殲-20這樣的陸基戰鬥機變成艦載機,至少需要花費10年的時間。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發艦載機,而中國本世紀才剛剛開始,梁國樑說,「中國應該快點,中央領導要盡快作出決定。」
▼美軍最新型匿蹤戰鬥機F-35B(F-35B Lightning II)進駐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外界研判是針對解放軍的殲-20而來。(圖/翻攝自美國空軍官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