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使用「戰場針灸術」 扎一下效果取代止痛劑

▲▼美軍戰場針灸術。(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美軍醫官用針灸替患者治療。(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傳統針灸術最早起源於先秦,然而在現代被美軍運用在醫療用途上。2001年開發的「戰場針灸術」(battlefield acupuncture ,BFA)可以取代止痛劑、肌肉鬆弛劑等西方醫學的藥物,除了能夠避免成癮性之外,還可以減少嗜睡、過敏等副作用,在治療後能夠立刻恢復到戰鬥狀態。

▲▼美軍戰場針灸術。(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根據MilitaryTimes報導,美軍於2001年開發「戰場針灸術」內容包含對耳朵扎針向神經系統產生作用,可以紓解急性或慢性的疼痛。研究人員尼茲羅(Richard Niemtzow)表示,這項療法可以替代以往鴉片類藥物,避免使用者成癮或有副作用等問題,「大部分會接受治療的患者,很多是在嘗試西方治療時效果不佳轉而接觸針灸,治療效果良好。」

駐防於卡達的美國空軍中校琳達(Lynda Vu)說,以往使用藥物治療通常要等到幾個小時才有成效,有些止痛藥還會有嗜睡、過敏等副作用;使用戰場針灸術則可以避免這些困擾,讓患者能後繼續執行任務,「不過現在缺乏戰場針灸術的專業培訓,沒有足夠的醫護兵擁有這項技術。」

▲▼美軍戰場針灸術。(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醫學中心負責人伯恩斯(Stephen Burns)表示,一般認為針灸可能會造成過敏、感染或出血,但是有三位醫生從未見過患者出現感染或嚴重出血,「有時候可能只是短暫的頭暈,暫時有一點放鬆的感覺而已。」他提到,有很多人長期使用肌肉鬆弛劑、止痛藥、安眠藥或抗憂鬱藥,透過針灸都能減低對這些藥物的依賴。

尼茲羅認為,針灸雖然沒有副作用的問題,不過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也許未來還能跟口服藥一起使用,如果在醫生的指示下運用得當,也許會有更好的療效。針灸是通過刺激穴位改善經絡中的氣的流向,不過現代科學無法證實氣、脈絡或穴位的存在,因此在部分國家被視為替代療法或偽科學,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0年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