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何時發生,我們沒有能力預測,但事前的預防不足,才是真正的問題。(圖/記者季相儒攝)
2月6日晚間11:50花蓮地區發生強震,震度之大前所未見,瞬間一堆人紛紛走避屋外,整個夜晚餘震不斷,人們的驚恐聲和手機的強震警告聲響,劃破了原來應該寂靜的夜空。
震後不到30分鐘,因為擔心老人家安危,我趨車前往市區,路過統帥飯店時,眼前的一幕讓我吃驚,統帥飯店是傾斜的,繞道經過麥當勞前時,看到近百人有人披著棉被、有人拖著行李,或站或坐在空地上,像在逃難。數分鐘後,手機傳來訊息,雲門翠堤、吾居吾宿、白金雙星等大樓倒塌了。在花蓮居住超過20年,第一次看到花蓮人因為地震這麼驚慌!第一次看到花蓮人因為地震不敢進入屋內!
地震後的救援速度非常快,救援人力從各處趕來,數日內就完成救援工作,不到二個禮拜,統帥飯店已拆除完畢,其他傾倒的大樓也大半拆除,損毀的橋樑也都修復完成,這是台灣經過多次災變痛苦經驗後累積的成效,應該對這些犧牲年假辛苦奉獻的工作人員給予喝采!
強震後各種檢討聲音不斷,大樓為什麼會倒?在事實層面,有人主張大樓位於米崙斷層上或原本的行水區上,地層不穩;也有人說是大樓底層挑高,結構軟化成軟腳蝦建築,更有住戶指出是餐飲業者及民宿業者打掉樑柱變更設計或違建加蓋,致底層無法承受大樓的重量才倒塌。在法律層面,有人提出建築師結構技師專業分工並未落實;設計監造同為建築師無法分立制衡,因而建議要推行第三方監造,或第三公正單位或土木技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建築師公會辦理現場勘驗機制。對於事實的釐清,檢方已著手調查,在真相出爐前,我無從置喙。法律層面的建議檢討,在兩年前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後就已經提出,但修法牛步化到現在什麼也沒有改變。
這幾年來,為了發展觀光,飯店、民宿需求量遽增,投資客看準商機,為了能迅速獲利,大量收購已經廢棄多年的老舊房屋,或者將原來的住家改裝,給予拉皮整建,裝置得美輪美奐,然後申請設立成飯店或民宿,再與旅行社合作或透過網路行銷,強調裝潢新穎、住宿空間寬敞、服務品質優良,以招攬遊客住宿,卻從未向客戶揭露該屋之前已經荒廢數十年,或曾經裝潢整修過。
一般人的常識都可以知道,一棟房屋荒廢數十年不理不睬,鋼筋水泥曝露在外,任憑風吹雨打、日曬雨淋,該屋可能是危樓了,裝潢整修若已經動到結構,安全性就要重新評估。然而,事實上這些老舊房屋在變成飯店或民宿等公眾使用空間後,主管機關怎麼只管消防逃生設施,對於房屋的結構安全、耐震系數都不聞不問,這等於叫遊客自尋死路!強震來襲,房屋倒塌,遊客及客真是死得不明不白!
這次的地震,有人控訴屋主加蓋違建,把六樓變成九樓,多次檢舉但主管機關都置之不理,導致樓層過重壓垮底層。台灣的違建就是沒人敢拆,屋主常把違建隔成套房,租給出外討生活的上班族、學生或是弱勢者,設備簡陋,居住環境擁擠不堪,不符消防法規更沒有逃生設施,每每發生火災,死的都是這些人。說什麼這是歷史共業,拆了,選舉一定選不上,還特別立法區分什麼舊違建、新違建,反正有錢人不會去住違建,不會燒到他們,粉飾太平,自我感覺良好。
問題發生了,法令的修改應該比較容易吧!卻因為涉及到龐大的利益糾葛,利益無法平均分配,幾年下來修法都在原地踏步。專業分工、分立制衡本來就是杜絕人性貪婪的基本設計,為了建築師、結構技師誰可以當老大,可以把設計和監造混為一談,第三方監造、公正第三人或公會現場勘驗機制,還是遙遙無期!
每次災變後的檢討、究責幾乎已經是台灣特色,隨著時間的消逝、記憶的淡忘,最後還是照舊。幾場災害下來,迅速的救援我們應該給予讚許,天災何時發生,我們沒有能力預測,但事前的預防不足,才是真正的問題。在台灣,這個政府不能保障我的安全,作為一個小老百姓,真的感到很無助,難道我只能每天燒香拜佛,祈求上蒼不要讓災禍降臨在我身上!
好文推薦
●湯文章,花蓮地方法院法官兼庭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