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與幸福的教化精神 矯正署長黃俊棠:助收容人成良民

▲法律雲影音專訪--矯正署長黃俊棠▼。(圖/記者屠惠剛攝)

▲上任一年多的矯正署長黃俊棠,秉持信望愛的教化精神,讓收容人順利復歸社會,感受到幸福。(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吳銘峯/採訪報導

爽朗真摯的笑聲,銳利明亮的眼神,這是上任一年多的矯正署署長黃俊棠給人的第一印象。身為掌管全國獄政業務的最高行政首長,黃俊棠與刻板印象中的冷酷典獄長全然不同,因為很愛對同仁開講矯正理念,同仁都笑稱他「海棠法師」。

談到矯正業務,黃俊棠明白地說:「這是救人、做功德的事業!」出身農村的黃俊棠,當年只想讀公費學校,因此報考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1980年自犯罪防治學系畢業,原本想追隨叔叔的腳步,以為畢業後能進少年警察隊服務,結果竟分發到監所。一開始家人反對他當「看守仔」(台語之獄卒),但進入監所體系後,他才發現這份工作在社會上的重要意義。

教會家庭出身的黃俊棠,雖然還未受洗,但對聖經朗朗上口,他管理監所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聖經哥林多前書3章13節提到的「信、望、愛」。他希望讓受刑人進入監所後,能夠提升自信心,並對人生懷抱希望,在監所中讓受刑人感受到真愛與關懷,最後才能順利回歸社會。

矯正的四大功能「監禁、沉澱、蛻變、復歸」,黃俊棠上任以來,積極落實「前後門政策」,前門是指增加偵查審判端的緩起訴、緩刑、易科罰金、易服勞務等政策,減少收容人從矯正「前門」進入監所;後門則是提高假釋、外役監的比例,讓收容人從矯正「後門」儘速離開監所。除了前後門政策、擴建新監獄外,更仿照國外在家服刑制度,現在已經有300多個案核准在家服刑,未來計畫逐步提高人數,期能有效紓緩監所收容壓力,也解決監所人滿為患問題。

▲法律雲影音專訪--矯正署長黃俊棠▼。(圖/記者屠惠剛攝)

▲監所收容人近五成為毒品犯,為此,矯正署長黃俊棠提出一條鞭的毒品犯處遇模式,除了為戒毒善盡心力,也期待緩解監所人滿為患。(圖/記者屠惠剛攝)

為加強收容人出監後與社會接軌,加強技職訓練,培養收容人一技之長,使其出獄後能謀得穩定工作;而監所也能販售收容人的技訓產品,所得劃入「監所作業基金」,用以改善收容人生活。像台南的明德烘焙坊手工蛋捲、台中女監巧克力、屏東監獄鼎新醬油等監所特產,也是網購熱搜商品。

黃俊棠上任後,特別點出監所高齡化問題,因為60歲收容人從2011年約800位,到2017年已經超過4000位!因應高齡收容人,矯正署從設備、作業、健康等面向著手改進,增加無障礙空間,並讓高齡收容人從事較為輕鬆的監所工作,而為了讓他們能有健康的身心,鼓勵家人前來探訪,並增加宗教輔導時段,增加慢性病門診。

去年12月出爐的大法官釋字755、釋字756號解釋,會不會造成監所收容人提出更多的申訴案件?黃俊棠表示,其實監所中原本就讓不服處分的收容人可提出申訴,若再不服可向地方法院提出訴訟,也都行之有年。黃俊棠強調,未來如果不符監所處分的收容人,30日內就能向法院提出訴訟,更加保障收容人的人權。

教化才是監所存在的目的,「我一直把矯正工作當成一個讓收容人能夠順利回歸社會的過程。」黃俊棠指出,矯正署未來將著重改善收容人的生存權、身體權、財產權及受教權,讓收容人出監後能成為一個良民,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法律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