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就越要下笨功夫,越要收起小聰明。(圖/翻攝PAKATASO)
文/進擊的阿秀(微信ID:zchxuexi)
國學大師錢穆曾經說過:「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但我覺得,只要肯下笨勁,肯吃苦、踏實、謙遜,始終如一,你就成功了一半。
不信你看曾經「笨」的出名曾國藩,在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裡這樣說道:「余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為什麼只靠笨功夫的人更有希望獲得成功呢?
一、學習:別人嚼過的口香糖不甜
學習的大忌就是不求甚解,去吃別人嚼過的東西。但是近一兩年以來,知識付費卻風起雲湧,好多老師、作者都跑出來賣課,把一門需要半年才能學會的課程,精簡到1小時,「讀」給你聽。
說真的,這樣真的管用麼?
這麼多「學生」,哪個改變了人生?
王小波講過一個笑話:「二戰時一位美國將軍視察前線,他看到一位新兵表現的非常拘謹,於是就給了他一塊口香糖。」
將軍問士兵,「還緊張麼?」
士兵回答說:「好多了,但是為什麼這塊口香糖沒味道?」
將軍笑著回答說:「因為這塊口香糖已經被我嚼過了。」
學習知識也是一樣,必然是要全身心的撲到上面,一步一個腳印,由上及下,觸類旁通。
如果一門知識需要80小時才能學完,200小時才能學精,那麼只花2小時的人就必然學不好。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平台請我去做課程,讓我把三本書的課程,精簡到一個小時的音訊裡。因為篇幅所限,我只好刪繁就簡,把大段大段的內容刪除,代之以好玩好聽的故事。讓我吃驚的是這個課程竟然賣到全網路第一,但是我覺得我給用戶貢獻了一款「看起來很好,其實沒什麼用」的知識產品。
所以後來我再也沒有做這個課程,哪怕他賣的很好。
古往今來學習都是一件苦差事,因為它本身就在篩選,把凡是吃不了苦的人都刷下去。吃得苦中苦的人,普遍走得比較遠,造詣比較深。
二、名聲:愛下苦功夫的人值得信賴
自古名利常相隨,有名便有利,有利也可以有名。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名,因為名就意味著滾滾金錢。
越是那些能下笨功夫,肯吃大苦頭的人,往往名聲更好,也更容易被別人所信任,社會成就也就更高。
一是因為肯下苦功夫的人往往有所圖,格局更大,對於一時一地的辛苦並不放在心上,做事更容易精益求精,取得的成就必然遠大於一般人;
二是對旁人來講,肯下苦功夫的人顯然比那些滿臉跑眉毛、心機深似海的人更值得信任。容易被別人信任的人,往往能在自己身邊聚集相當量級的社會資源,自然更容易成功。
柳傳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參加任何一個活動都提前半小時到場,用二十分鐘準備,剩十分鐘提前進場,熟悉會場環境和參會嘉賓,既保證不出錯,又保證能奉獻一場精彩的演講。
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功夫不是一般人能下得了的,但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曾經有一位浙商請柳傳志到溫州講課,飛機飛到上海時溫州突降暴雨,無奈飛機只得降落在上海。
所有人都勸柳傳志搭第二天的飛機。但是柳傳志偏不,他硬是叫了一輛公務車,連夜冒著暴雨趕到了溫州。
當第二天那位浙商看到滿面倦容的柳傳志時,感動可想而知。
肯下苦工夫,肯使笨勁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赤誠之心。在這種赤誠之下,自然可以吸引很多資源來為他服務。
三、專注:高手挖的護城河
大家聽專注肯定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但是為什麼需要專注,還是有很多人不是明瞭。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多執行緒工作讓你焦慮、低效率;而聚焦于一項工作,則能夠大大提升你效率,也能夠讓你更踏實。
專注也是笨功夫的一種,更是一種逆人性操作,但好處不言而喻。
民國初年,外國記者莫理循就見識了這樣一場「不專注」的戰爭。
當時段祺瑞組織討逆軍圍攻張勳,近千計的士兵圍攻張勳公館。整整一個上午槍炮齊鳴,使用的彈藥超過十萬發。
可當戰鬥結束時,莫理循驚奇的發現,張勳公館的牆上竟然連一個槍眼都沒有。莫理循不無嘲諷地寫道,建議中國軍隊重新使用冷兵器,那樣節省資源,還能夠提升殺傷力。
對於越是聰明的人,他面臨的機會就越多,相應的面臨的誘惑也就越多,他的專注就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但是真正將牛人和普通人區分開的就是他能不能拋卻一切誘惑,把自己的精力all in自己的夢想上去。
好多聰明人反倒成就不大,就是因為在專注這個門檻上摔了跤。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公司,每年只有很少量的幾個機型,但是性能遠超友商,還拿走了世界手機市場超過90%的利潤。
職場作家古典說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就是這個意思。
四、成長就是反覆運算: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完的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曾經給騰訊寫了一本《騰訊傳》,裡面總結了騰訊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快速反覆運算,小步快跑」。
後來馬化騰又發給了合作夥伴一封公開信,重提這個理念:
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現、修正一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自己也就很有產品感覺了。好多人都有學生思維,就是要準備好了,才能下場,那時候機會已經被別人搶光了。
但是像馬化騰和馬雲這樣的大佬就不是,他們往往是先下場去做,然後慢慢的打磨自己,最終做到最好。
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一點一滴的去修復缺陷,必然是個苦功夫。
但先下場更是一種巧功夫,因為當你的對手自認為準備好了再跟你下場搏鬥的時候,你已經比他更瞭解市場,提供更完善的產品了,市場的風口也可能已經有所變化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先搞起來,你就打敗了50%的競爭對手。」
所以越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就越要下笨功夫,就越要收起小聰明,越要收起自己的擔心,用盡全力去拼自己的夢想,沒有這種勇氣的人,怕是成不了大事。
這不是說機會不重要,也不是說聰明才智不重要,而是說在這個競爭社會裡,有機會的人不少,又聰明頭腦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兼具了上面這兩樣,還能夠踏實肯幹,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容易勝出的那種人。
所以,可怕的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人比你聰明,有人資源和機會比你多,而是哪些既比你聰明,資源機會比你還要多的人,還在偷偷下著笨功夫。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百度學術主筆,脈脈特約專欄作者。個人公眾號“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歡迎關注,如若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