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被當「寶貝」的自戀孩子,多半是家裡的人寵出來的。(圖/記者姜國輝攝)
文/黃偉俐
有一次在百貨公司的電梯裡,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裡面坐著一個應該兩歲多的小女孩。小女孩長得很可愛,穿著白色蕾絲洋裝,頭上還帶著銀色的小皇冠,活脫就像一個小公主。
「布丁,坐好,你的腳伸太出來,會踢到人喔!」
「媽,我不喜歡叫布丁,要叫我寶貝。」
「為什麼要叫你寶貝呢?妳已經長大了。」對啊!嬰兒車都快坐不下了!腳還不伸進去一點,電梯人越來越多。
「不管,我就是喜歡妳叫我寶貝嘛,爸爸、阿公、阿嬤也都是叫我寶貝的啊!」
她媽媽沒有再理她,但是這個女娃兒的語言能力真的超棒,口齒伶俐、表達清晰,撒嬌中還不忘帶著點哭腔。要不是聲音太童稚,簡直像是15、6歲的美麗小惡魔在跟男友撒嬌講話,天啊!我突然覺得她很欠揍。
很多媽媽看到這裡應該很不以為然,覺得欠揍的應該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吧!是我的心理有點變態才對,「本來小孩就是寶貝啊!」
一個寶貝的真實故事
有一次我的病人帶著她5歲的小男孩來看門診,她跟小孩說:「寶貝啊!我跟醫師講幾句話就好,你先出去等我。」我奉勸她不要叫小孩「寶貝」,她就是這樣回我:「為什麼不能叫,小孩本來就是寶貝啊!」
「可是等他長大了、離家讀書,職場工作了,誰會把他當寶貝呢?到時他怎麼適應?」
很多媽媽們一定覺得我太嚴苛,不過才5歲的小孩,離上班工作搞不好還20年呢?要疼當然是趁現在啊!那讓我來講一個寶貝被養了20年的故事。
寶貝的身後有一個過度疼愛的媽媽
「寶貝啊!起床啦!要去上幼兒園啦!」
「嗚!嗯…」這個5歲的小男孩翻了個身,繼續睡。
這時也才早上8點半,幼兒園就在住家樓下的一樓,心疼她寶貝的媽媽怕他沒睡足,就再等半個小時吧!
「寶貝啊!起床啦!該上幼兒園啦!要遲到啦!」照理說已經9點,早遲到了。
「寶貝啊!起床啦!10點了,大家都在唱歌了。」1個小時之後。
等到寶貝真的去到樓下幼兒園,大概都要到早上11點。寶貝起床戲碼,幾乎每天都上演,一演演了兩年,寒暑假跟國定例假日休息。
小學離家也很近,除了跟校友會會長的女兒總是在吵架,偶爾沒交功課被老師打以外,整體還算平安。
▲媽媽跟小孩的關係,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人格。(圖/記者周宸亘攝)
等到上國中,這個長得像混血兒,確實很可愛的寶貝已經吃到90公斤了,但還不到170公分。超重的一個原因是他自小很愛吃,也很會吃,即使塞得滿嘴食物,雙手也都拿著吃的東西,還要東張西望看哪有好吃的。即使吃到吐了出來,沒關係,嘴巴用手背擦擦繼續吃(因為手上還有食物,只有手背能用)。
不過寶貝的媽也是很厲害,無視他巨大的身材,一天照樣餵5餐 - 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還要加一個宵夜,就怕他的寶貝被餓到。這幾年爸爸心裡面一直有一個念頭「天啊!一輩子從來都不曾想過,我竟然要養出一個100公斤的小孩。」還好國中畢業時「只」有97公斤,雖然只短少了3公斤,但是兩位數跟三位數的心裡感受差了很多。
寶貝的爸爸意外接到國中老師的電話
國中時,爸爸有一次接到老師的電話,因為平常這個寶貝都是媽媽在處理,第一次接到老師電話的爸爸內心有點毛毛的:「老師,請問小孩有什麼事嗎?」
「沒什麼特別的事啦!爸爸不要擔心,是這樣的,你的小孩這個學期因為遲到、沒交功課已經被記了13次的警告。」
老師停頓了一下,大概在等下文吧?可能那時爸爸在藥廠當主管,習慣的反應是在屬下報告完後期待聽到解決方案,爸爸就:「所以,然後呢?」
老師電話的那頭好像有點不知所措,大概期待聽到家長的回答會是像「真的啊?這個小孩真是不乖,害老師平常操心了,不好意思,那要怎麼辦呢?」之類的,「然後呢?」這種冷漠的回覆應該不會在期待的反應之中。(其實告訴你一個訣竅,「然後呢?」對付詐騙集團超有效,講到第三次,對方保證掛電話。)
其實呢!除了爸爸太酷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寶貝,爸爸總是說不得(寶貝不理你)、罵不得(話說重了,媽媽捨不得,爸爸會有麻煩),更是打不得,快100公斤耶!足足多了爸爸20公斤,胳臂又很粗,萬一回手怎麼辦?
「是這樣的,照規定他要被記好幾支小過,要不要暑假時來學校勞動服務,將功抵過。」大概是爸爸讓她很失望,老師悻悻然地把真正的目的說出來。心裡大概想「天下哪有這樣沒羞恥心、漠視師長的爸爸,搞不好比小孩更需要勞動服務。」
沒想到爸爸更狠:「我一開始還以為妳要跟我討論小孩為什麼會遲到,不交功課,你有甚麼想法?我可以做些甚麼?老實說,對於他被記幾支警告、幾支小過我不是很在意啦!我比較想說的是,學校讓一群不守規矩的小孩集合起來去勞動服務,可以達到甚麼教育的目的?」老師說不出話來,爸爸也就把電話掛了,酷吧!
後來這個寶貝高中考得一蹋糊塗,就跟隨著他去年不小心沒考好哥哥的腳步,到美國念高中去了!反正兩個都在美國出生,拿了美國籍,外公外婆也在美國,很方便,其實寶貝早就打好算盤,根本沒在念書。
▲小公主、小王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寵愛的家長。(圖/記者李毓康攝)
寶貝到了美國念書之面臨現實
寶貝離開了留在台灣的媽媽,上學就沒遲到了,因為錯過學校公車,沒人會開車載他到學校,要自己走20幾分鐘的路上學,尤其下雪的冬天是很慘的。有一次功課慢交了一天,發現影響成績的後果很嚴重,從此也不敢不準時交功課了。倒是依然不愛運動、不要出門,宅在房間裡上網的習慣依舊,而且過重的小孩在美國會被歧視,交朋友也是不容易的,躲在家裡比較好。
到了大三要結束,系裡要求一定要實習完才能畢業,但是他既沒參加社團,也從沒打過工,寄出去的履歷都被質疑跟拒絕。他這才發現問題大了,原來以前寶貝的生活不能再任意地過下去了,臨時抱佛腳,趕快跑去應徵速食店,開始打生命裡的第一份工。可是這樣還不夠,還得靠著爸爸幫忙找關係找暑假見習,最後好狗運申請到食品大廠的檢驗實習,還有薪水拿,總算畢了業。
這時他才跟爸爸講實話:「其實我以前都沒有好好用功念書,覺得念書做甚麼!同學都那麼笨,功課都很簡單。」這爸爸當然知道,單單寶貝跟哥哥兩個人平常兄弟倆廝殺象棋,都可以下到幾乎上段的實力,怎麼可能成績那麼差,還不是「寶貝病」。寶貝最近突然發覺身材很重要,努力減了20公斤,回台灣度假前先問附近有沒有健身房,現在他一周要去3次。
平常老是使不上力,空有滿腹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的爸爸(爸爸是心理學研究所的高材生,平均分數第一名,有拿獎狀的),這時才算盡了心力,也放下了心:
1. 寶貝長大了,不再是活在自己世界的寶貝了。
2. 終於可以不用擔心自己養出一個體重破百的恐龍。
3.這輩子應該比較不用擔心他的未來了。
故事講到這裡也不用賣關子了,我就是那個爸爸,那個「寶貝」就是我的小兒子。當他小時候被濃濃的母愛包圍,簡直就像是穿了「金鐘罩鐵布衫」「慈禧太后的黃馬褂」,我只能在旁邊看了搖頭,卻碰不得。直到生命中某一個事件發生、某一個時刻到來他才知道,躲在自己被寶貝的世界裡是不行的,而我苦等的這一刻,就像極了那苦守寒窯18年的薛寶釧。
畢業前半年,有一次他跟我說,有一個朋友問他畢業後要不要在台北合作開個茶坊,讓窩居的上班族下了班有個地方喝喝茶,再回家睡覺,成功了還可以搞加盟。我聽了一股無名火立刻冒了出來,罵了他好幾次Stupid,這種工作當初就留在台灣,隨便念個高中畢業就可以做了,我花了那麼多錢讓他去美國念高中、大學幹甚麼?他應該是第一次被我大聲痛罵,一副很委屈的樣子,諾諾的解釋著,我也罵到「ㄙㄠ」聲,就叫他寫一個提案給我,自己分析一下成本跟利潤,加盟的獨特性。他也算乖,第二天就寫了滿滿的一張紙寄給我,最後結論是:「爸爸,我知道錯了,這個生意不能做,但是你也不要罵我Stupid好嗎?」
▲「寶貝病」多半從出生開始。(圖/記者姜國輝攝)
台灣寶貝何其多
其實我在門診中「寶貝病」真的看多了,最離譜的一個案例是孫子已經國小三年級,阿嬤每天餵他吃飯、幫忙穿衣服已經很過分了,還要替他洗澡。前幾天在新聞又看到了類似的報導,不禁感嘆台灣寶貝何其多,這些充滿愛意的長輩們到底知不知道,當寶貝進了社會,哪個老闆會把他當寶貝啊!一個適應不良,寶貝就可能成為一輩子職場的天兵天將,永遠活在「驕傲自戀」跟「失敗挫折」不斷輪迴的地獄裡,這時再買《被討厭的勇氣》,或許還可以再天兵些。
即使家中很富有的寶貝們,沾賭、毒、色、變成恐怖情人,弄出酒駕殺人還是不斷出現在我們的新聞裡。可憐的媽媽、嬤嬤(對不起,我不是性別歧視,只是電視都這麼演)總是護著寶貝,哭著說:「我們的小孩從小都很乖,都是壞朋友害的,他絕對不會做壞事。」一輩子的寶貝,闖一輩子的禍,甚至要養他一輩子,更慘的還賠上成百上千萬,甚至好幾個億。
缺乏反省能力、無法吃苦的「自戀型人格」寶貝
想想假如你自小就被「寶貝」「寶貝」的叫,你會怎麼看待你自己?你會要求甚麼樣的待遇?你會反省自己嗎?你會尊重別人的感受嗎?「寶貝」的世界中心不就是「寶貝」自己嗎?哪還需要有別人呢?所謂的自戀型人格,根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有如下的特質:
自戀型人格特質CHECK
□ 1. 覺得自己很重要的自大感,如誇大成就與才能,雖然表現一般,卻自認優越,也希望別人認同。
□ 2. 相信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或是幻想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等。
□ 3.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
□ 4. 需要過度的讚美。
□ 5. 認為自己有特權,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或她的期待。
□ 6. 在人際上顯得剝削,例如占別人便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 7.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 8. 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或她。
□ 9. 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以上只要有符合5項特點(或更多),即可高度懷疑這個人的自戀已經足以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讓我們來看看被當作「寶貝」的小孩:
□ 1.他們的父母往往相信他「寶貝」的特殊及獨特。
□ 2.希望自己的「寶貝」有特權,沒有也要幫忙弄到。
□ 3.過度高估「寶貝」的能力與外貌;給予太多的鼓勵和讚美。
□ 4.父母會不自覺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像是PO臉書的炫耀文,買貴到離譜的小孩專屬超跑。
自戀型人格的比率隨著年齡變輕不斷增加!
這樣的小孩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省,如果再加上經濟環境好,長得還不錯,自然會相信自己的未來是擁有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可以有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這樣的人當然很容易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並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能力不足者,不斷換工作,把事業搞砸,總覺得是別人妒忌他、搞破壞、運氣背。能力好者,經常是家中或職場的小霸王,欺凌同事屬下、甚至毆打家人,變成很多人痛苦的來源。你希望自己的「寶貝」將來會變成這樣嗎?還是你覺得自己的「寶貝」長大了自然就沒問題呢?醒醒吧!現在有很多的調查發現(有興趣,或懷疑者,請參看《自戀時代》),自戀型人格的比率隨著年齡變輕不斷增加,年輕人的信心遠高於他們真正的能力,而年輕一代的父母其實也在更自戀中。
你的「寶貝」會是例外嗎?重要的課題是──該如何幫助他長大
1.停止叫他「寶貝」,叫他「寶貝」只是滿足了你過多的愛跟虛榮
我們想要的最終目標或許應該是「惟望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出自有名的唐朝詩人蘇東坡),其實這是最幸福的,之所以稱呼智能有障礙的小朋友「喜憨兒」是有道理的,想太多往往是不快樂的根源。但是現代社會,年輕人低薪,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要生存必須要有好工作,持續吃苦的努力奮鬥,還要用很多腦。從小當寶貝,難免比較不願吃苦,比較不願受氣,這樣的特質往往會造成必然的失敗。
2.讓他從小分擔工作、獨立照顧自己
「寶貝」的一大特質是被過度的照顧,像之前提到十歲的男孩還要阿嬤幫忙餵飯洗澡,很無言。最常見的狀況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尤其是媽媽不喜歡「小公主」下廚房(更遑論「小王子」),怕他們碰髒的東西、怕碰油煙辛苦、危險。結果長大後很多都不會做家事,尤其煮東西,反正到處有便利商店、餐廳。但是「寶貝們」會因此喪失很多生存的技能,也可能因為長期的外食付出健康的代價。像我經常看到年輕女性得嘴角炎、這和維他命B缺乏有關,最近研究也顯示老年人有更多跟維他命B缺乏有關的失智問題。
3.讓他學會幫助別人、培養同理心
剛剛提到分擔工作,這其實這也是培養分工合作的開始,而不是只讓大人們幫「寶貝們」做。懂得要分工合作,其實也就在學習幫助別人,並且增加更多人與人之間深度的互動。透過這個過程,孩子們會學到團隊精神、學會更多的社交技巧、學習別人身上的故事跟優點,知道要如何相互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在培養同理心,同理心是親密關係的重要基礎,也是人的溫度之所在。一個沒有同理心的社會,即使你擁有再多的財富,也必須有堡壘或運氣,保護你免於受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4.讓他了解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要活在金錢與愛心堆疊出來的幻想裡
有一種叫「有志氣,卻眼高手低的寶貝」,老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失敗了就推給命運,怨天尤人。因為所謂的「寶貝」常常是活在父母或長輩用金錢與愛心堆疊出來的生活裡,他們沒真的體驗過困難,更遑論遭遇現實的無情。有些課業上的小小成功就被過度的讚美,還沒進入社會,他們就活在「我一定是溫拿」的幻想裡。問題在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父母或長輩的金錢與愛心並不能買到未來的成功與順遂,想像與現實的落差常常注定了悲劇的發生,有時是事業、有時是愛情,有時是家庭,最殘的是牢獄之災吧?
無條件的愛放在心裡就好
所以,請千萬、千萬不要再叫自己的小孩「寶貝」,把寶貝跟無條件的愛放在心裡就好,我們要養出的絕對不是一輩子好命的「寶貝」,要一輩子成功順遂不是任何人給得起的,靠的是老天爺的賞賜。我們要的是「心中的寶貝」未來
1.能獨立思考、能獨立照顧自己
2.能面對困難、解決問題、逆風而行
3.能好好與人相處、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4.能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建立成功的事業
5.能快樂,但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苦痛,或自己未來的痛苦上
謹以此文獻給我心中的兩個兒子,爸爸不說,其實也不當你們是「寶貝」過,但永遠愛你們,放你們在心裡。
本文轉載自《育兒生活雜誌》,由黃偉俐醫師授權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