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國家統籌規劃 直-10總師:適合中國直升機只能靠自己研發

▲▼解放軍利用「武直-10」直升機拋撒干擾彈進行表演。(圖/CFP)

▲解放軍「武直-10」直升機。(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軍用直升機實力過去一直顯得弱勢,十幾年前在裝備數量上甚至落後於日韓以及台灣,但經過長時間發展,目前數量已位居全球前三位。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航空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在兩會期間指出,世界上的直升機基本都是以低海拔任務作為設計目標,無法滿足中國高海拔複雜地區急需,因此最適合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設需要的直升機只能靠自己研發。

《中國航空報》報導,身為直-10和直-19直升機的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由於中國多高原高寒等一些獨有的複雜自然環境,以及目前不均衡的經濟發展現狀,直升機對國家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比其他任何國家發揮的作用都更為顯著。而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西部等不發達地區建設,也成為各國直升機巨頭希望竭力擠入和占領的巨大市場。

吳希明說,各地快上直升機項目,盲目投資、無序發展對中國的資源、經濟影響很大,造成釜底抽薪,破壞國產直升機產業體系的完善。當前全世界可以正常運營的直升機廠家只有個位數,歐洲多國都在協調組合確保直升機產業生存和良性發展,此時中國直升機產業理性發展,就更需要國家高度關注和統籌安排

他強調,直升機產品是各種先進高端技術的綜合體現,直升機產業對技術要求很高,「大投入、遲產出、晚回報」。一個型號配套廠家數以百計,從研發到取證需5到10年,民用直升機研發、生產和使用有很嚴格的適航標準,必須進行長期、大量的多產業協作建設和工程積累,構建嚴格的研發、生產和售後運營管理體系,才能形成有效的直升機產業。值得注意的是,直升機產業發展也必須且必然帶動中國其他相關先進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汶川地震吊運挖掘機參加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的米-26重型直升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汶川地震吊運挖掘機參加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的米-26重型直升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從事直升機研發工作34年,作為中國直升機行業總設計師18年,吳希明的一大願望就是造出適合中國國情、滿足國家發展需要的直升機。事實上中國直升機備受關注是從汶川大地震中,俄羅斯米-26直升機飛赴堰塞湖進行搶救而大受討論。但吳希明指出,這去同時暴露心痛的現實,中國沒有能夠承擔此類任務的重型直升機

綜觀世界上的直升機基本都是以低海拔任務作為設計目標,並沒有一個完全適合中國環境,特別是高海拔複雜地區急需的各種直升機應用要求,即便是米-26也是針對平原地區任務研發。「俄羅斯的直升機甚至美國的直升機到中國來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吳希明指出,自己所牽頭論證的重型直升機,和米-26同樣的發動機配置,在同樣條件下可運輸至少5噸貨物,「所以,最適合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設需要的直升機只有靠中國人自己研發。」

▼直-20研製進展順利,除了為解放軍提供一款性能優異的10噸級運輸直升機平台外,還有可能帶來下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網友曝光直-20高清照片,顯示繼運-20、殲-20後,中國正式湊齊「三個20」。(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直升機的研製需要10年左右,投入使用後將持續工作30到40年。吳希明最關心的是,對10年後乃至2050年國家發展水平的準確把握,對重型直升機不同時期任務能力需求的準確認識,否則研製成功後的20年到30年因需求不同,重型直升機就無法高效完成國家任務,「幾百個億,幾萬人,10年的研發投入不容有失。」

吳希明最後強調:建立直升機行業和國家相關行業發展的協調溝通機制,全面正確把握中國不同時期對直升機的需求,以及它擔負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使直升機產業為國家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航空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圖/翻攝自中國航空報)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航空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圖/翻攝自中國航空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