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溫最早來台 人大代表:航母命名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圖/翻攝自環球網)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傳出最快在4月就可進行首次海試。(圖/翻攝自環球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兩會期間提議以東吳將領「衛溫」作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命名,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強調,衛溫遠航台灣開疆闢土,是中國正史中關於大陸與台灣交往的最早記錄,以此命名將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作用,也是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

歷史記載,公元230年2月吳主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1萬餘名軍士組成的艦隊,從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啟程,到達夷洲(台灣古稱),對當地進行開發經營。元茂榮說,這次遠航比鄭和下西洋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1260多年,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它展示了中國在全球航海史中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與航母所體現的海上強國的作用和力量是相通的。」

▼衛溫曾在千年前,率領上萬水軍航行抵達夷州。(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衛溫曾在千年前,率領上萬水軍航行抵達夷州。(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據了解,在提寫這份建議前,元茂榮和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授、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台灣基金會理事長潘國平等文化、歷史界學者進行探討,一致認為用「衛溫」命名首艘國產航母,是對歷史傳承的挖掘,「可起到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作用,也是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通過借鑒國際慣例,讓中國的世界軍事強國之路走得更接地氣。」

元茂榮在建議中提及,1780多年前,東吳衛溫船隊首航台灣開疆闢土是國家和政府行為,這一歷史事實進一步表明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而以人名為航母命名在國際上也有例可循,因此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命名若能綜合考量歷史、政治、文化、軍事等因素,將體現出中國傳承至今的豐厚底蘊。

▼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對於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命名,其實最早在去年農曆期間就已率先傳出。《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當時指出,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航空母艦、巡洋艦這類的大型艦艇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加上已諮詢過相關報導的可靠性,「山東艦」很有可能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命名選項之一。

另一方面,中國軍事論壇近日流出首艘國產航母的最新建造進度,除了控陣雷達已安裝完畢外,艦島腳手架也全部拆除。據全國人大代表、國產航母工程現場總指揮劉征透露,目前該航母各設備已進入聯調,主機已經動車,如果一切順利,下月就有可能進行首次海試

▼中國首艘自製航母於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圖/路透社)

中國大陸首艘自產航母001A號正式下水。(圖/路透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