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黎埋怨社工太晚找到他,圖非當事人。 (圖/達志影像/示意圖,下同)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社工府到一名15歲運毒犯小黎(化名)時,得知對方的爸爸吸毒已久,媽媽還刻意隱瞞,因他常搬家,直到他吸毒、運毒被逮,小黎抱怨「為什麼不早點來?你在我生命中遲到了」,讓社工非常難過。
據《聯合報》報導,台大兒少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淑慧分享該個案表示,小黎本就生在高風險家庭,但長期搬家、學校活動皆由媽媽出席,因此老師並沒注意到異狀。小黎的爸爸在小黎13歲時被逮,因當時小黎已不是兒童,警方不須依兒少權益法通報社會局,因此「錯過最好的介入時機」。
張淑慧指出,衛福部推出的「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是「舊瓶裝新酒」,內容沒有提及毒品防制及藥癮戒治的相關對應措施;且衛福部表示,行政院有新世代反毒策略,因此不需要多此一舉。
▲社工邊哭邊訴說小黎的故事,圖非當事人。
「但分割處理更是錯誤」,張淑慧說,社工邊哭邊和她訴苦,認為制度害了一個孩子,「只(因為)差1歲,小黎就被漏接了」,讓他走上不同的人生。
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2017年底公布我國首份「無差別殺人研究」,研究15名無差別犯罪者,發現他們在精神醫療、高風險家庭、司法、中輟通報、兒少保護等5大網路內都因個資問題、系統無勾稽兒被「漏接」;因此研究認為,串聯系統若不斷連,可以降低0.8%的社安網漏接率。
張淑慧表示,為強化社安網計畫兒宣稱社工缺人,要求各縣市的兒虐致死率逐年下降,等於是「把社工當特工用」,不應該認為社工增加社安網便牢固,應該要把「系統整合」才是重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