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發展,未來投保可望採用生物辨識確認身分。(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隨著保險科技(InsurTech)的發展,未來透過「虹膜」、「指紋」、「刷臉」、「聲紋」等生物辨識,就能夠快速投保的時代可望來臨!
過去在保險法中,嚴管所有保險公司保戶投保都須符合「親簽」的規定,壽險業者甚至需要「親晤」,這樣的制度已經施行近50年。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銀行業者已經開始在採用生物辨識,這也讓保險業者「親晤親簽」制度可望大鬆綁。
其實,在去年公布的金融建言白皮書上,金融總會就有採納壽險公會的建言,將「新增一次性密碼(OTP)以外的註冊程序身分驗證機制,例如生物辨識、數位憑證(如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本人信用卡與本人存款帳戶等。」納入白皮書中。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去年底也曾透露,保險局已經請壽險公會研議,因應金融科技發展,開放採用虹膜、指紋等生物辨識,「只要相關機制有不可否認性,我們會考慮(開放)。」保險局也表示,待公會提出相關替代措施後,會評估其可行性。
保險局官員表示,保險法中規定業務員簽保單時,須符合親晤親簽的規定,怕的就是產生道德風險。而目前已開放網路投保的險種,除了一定額度以下的旅平險外,都限於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要同一人;在一開始投保前的註冊與投保都要採用一次性密碼,網路支付保費時,信用卡等名字需要是被保險人的。
政大教授彭金隆則表示,確定被保險人的真實身分,及確認要保人的投保意願,是保險局督促保險公司銷售流程正確與否的重要關鍵。然而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契約生效,只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好,並不一定要簽名或蓋章,只要能確認交易的主要方式,簽名或蓋章並非唯一的方式。
其實國外已經有不少案例,立委郭正亮日前就提到,新加坡金融科技業者PolicyPal,就開發出用App可以買保單、管理保單,但台灣因為受限於法規,就算業者想做也不能做。
在國外,保戶投保時的錄音、錄影、支付可以線上建檔,保險公司除了利用人臉識別身分,還會做聲紋,為每位客戶建立生物檔案,安全性甚至超越「實名制」。還有保險公司開發用「自拍」分析年齡和健康狀態,但這道德風險仍有待解決。不過,這代表在不久的將來,生物辨識投保技術可望實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