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退場條例爭議不斷,高教工會曾在行政院前抗議,認為只是「打假球」。(圖/翻攝高教工會官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私立大專院校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9日舉行公聽會,其中針對「學生人數3千人以下」成為退場輔導的條件之一,不少學校都質疑連連,中原大學會計系教授林江亮表示,私校也有小而美的經營方式,以註冊率60%以下、休退學率15%以上計算比較合理,教育部則回應「3千人是精算結果」。
教育部預估105~121學年間,大專校院一年要少5千名學生,但推動轉型退場以來,私校財產爭議不斷,入主的新集團也不見得能跟教職員工生相處得當,成為一項隱憂;教育部提出《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已經出行政院,決議編列4年50億退場基金,但在立法院的公聽會上仍受到各方質疑。
▲本學年度有8私校列入輔導退場觀察名單。(圖/記者盧映慈製表)
目前強制列入退場、轉型專案輔導的條件有三個,分別是學生人數3千人以下、註冊率連2年60%以下、積欠教職員工薪資達3個月以上,不過學生人數隨著少子化本來就會逐年減少,許多私校也朝著小而美的經營方式走去,林江亮建議,取消3千人的門檻規定,改用「休退學率15%以上」才能真實反映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
不過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表示,學雜費收入佔整體學校經營的7成以上,3千人是評估各種情況後的精算結果,如果低於3千,要維持一所學校的運作「很難自負盈虧」,所以不會取消;但註冊率的部分,會納入外籍生統計,一方面以國際化補足少子化,一方面也是確實反映學校的真實規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