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感到無聊、提不起勁時,可以問問自己:我做的工作將來能如何幫助別人?我可以在這裡找到什麼意義。(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作者: 丹‧艾瑞利
譯者: 劉復苓
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
●精選書摘
無論在工作上或是在家裡,我們有時會覺得無聊、提不起勁。
我們發現自己日復一日做著單調徒勞的事情。
在無力改變環境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扭轉情勢呢?
答案是:改變你的心理架構。
舉例來說,我認識一位最近在醫院找到工作的年輕人,負責收廢棄物、清理手術設備。幾個月之後,他覺得這份工作太無聊、想要辭職。可是,他母親提醒,他做的是全醫院最重要的工作,因為醫院裡的人特別容易受到葡萄球菌這類細菌的感染。
他母親解釋,若沒有他做這份重要的工作,這些病人很可能病情惡化、進而死亡。
改變看法後,他轉而以他的工作自豪。他更努力表現,沒多久便獲得升職。
這個實例顯示,當我們感到無聊、提不起勁時,
可以問問自己:我做的工作將來能如何幫助別人?我可以在這裡找到什麼意義?
有了這樣的心態以後,我們很可能會找到正面的答案。
我們還可以從自身的經驗中,尋找創造或學習的機會。
我曾問過一位百老匯演員,他如何能夜復一夜、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演著同樣的戲碼而不會厭倦。(我很想知道答案,因為我開始對演講感到厭煩。)
這名演員告訴我,他每次演出的時候,都會思考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他試過不同的姿勢、調速和停頓時間,強調不同的字詞或句子,以及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他的角色。他還會特別記下觀眾對於這些小改變的反應。如此一來,這份工作變得更有趣。
我現在也開始依樣畫葫蘆,留意學生對於我的小小修改有何反應,
因而發現我的日常工作變得更有趣,觀眾和我都這麼覺得。
★本文經天下雜誌授權,摘自《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
★超人氣TED演講影片點閱破500萬次
★《紐約雜誌》、《富比士》、《財富》、《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Kirkus Review好評推薦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