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辦人雷軍 。(圖/取自小米社區)
記者翁聖惠/綜合報導
中資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消息備受關注,《香港經濟日報》16日報導,小米最快將在5月初提交IPO申請在香港上市,隨後在A股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實現雙股流通,有望成為「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
從去年開始,小米的上市進程就備受市場關注。根據《鳳凰網》報導,小米將趁香港聯交所下周公布上市制度最新方案之際,最快在5月初提交在港股上市申請,再考慮以CDR方式在陸股上市,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的上市公司,也被市場預期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上市案。不過,針對發行CDR和赴港IPO,小米公司不予置評。
根據《新浪科技》報導,最近數月內,不乏有小米股東在上市前出售持股的動作,售股價格顯示出小米公司市值介於650億~700億美元(約新台幣1.91兆元~2.05兆元)。過去曾有多個小米市值的版本,估值1千億美元~2千億美元(約新台幣2.94兆元~5.88兆元),不過都未獲得小米方面的證實。
▲小米之家。(圖/記者洪聖壹攝)
投資人士分析,目前小米最有價值的業務在於其全方位生態鏈的佈局,從手機周邊商品、智能硬件到生活方式三大層面都有,涵蓋範圍之廣可與騰訊、阿里相比擬。此外,小米不僅自己是獨角獸,旗下的生態鏈企業中也已經有4個獨角獸企業,分別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4億元)的智米、納恩博和紫米科技,以及今年2月8日在美上市的華米科技。
據《北京商報》報導,2018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關注度最高的話題就是獨角獸的最終歸屬。目前許多中國企業紛紛赴美上市,也正是在這一狀況的促使之下,港交所正式拓寬上市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
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港交所相較於新加坡交易所及那斯達克(NASDAQ),具有與中國語言文化相接近、無時差等諸多優勢,對於業務主要在中國、又希望面向國際化的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才是不二之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