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家人易隱匿 李昌鈺說「老師」是關鍵:學生孤僻多留意

2018年04月24日 13:24

▲李昌鈺兒虐。(圖/記者嚴云岑攝)

▲李昌鈺在演講中分享過去偵辦案例。(圖/記者嚴云岑攝,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2017年全國兒虐及疏忽通報案例高達5萬9912人次,但開案率卻低達7%。林口長庚今(24)日邀請神探李昌鈺分享「親子犯罪採證」,教導醫護人員如何透過蒐證,提高開案率。李昌鈺表示,美國兒虐案例中,很多是爸爸、爺爺一起性侵孩童,母親怕影響家庭聲譽,多選擇隱匿,此時老師角色就很重要,若發現學生有精神不穩定、個性孤僻等情形,就要趕快了解、通報。

林口長庚醫院去年11月起擴大兒保工作,現已成立「兒少保護中心」,今日邀請李昌鈺進行的「讓證據說話—看神探為受虐兒伸張正義」,是中心成立後的首場演討會,希望透過學習件事方法,整合檢、警、法、醫與社政各界,同心協力保護受虐童。

▲李昌鈺兒虐。(圖/記者嚴云岑攝)

▲衛福部統計兒虐數逐年飆高,但開案數卻不見增長。

林口長庚林口長庚2017年1至10月通報疑似兒虐及疏忽中重傷害與死亡約141人次,能夠提起獨立告訴者僅4位,小於3%。兒童重症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表示,去年4位走入司法程序的幼童,年紀皆在1歲以下,最小的只有1至2個月,其中一位到院前就死亡。

他表示,能夠成案的兒虐個案,很多都有兩個以上的證據,最常見的為顱內出血合併骨折、視網膜出血,但如果只有單一證據,像是僅出現顱內出血,家長就可以辯稱是因為孩子自己跌傷,加上多數家屬不會承認虐待行為,因此難以成案。

▲李昌鈺兒虐。(圖/記者嚴云岑攝)

▲李昌鈺博士與林口長庚醫護舉辦記者會。

林口長庚副院長黃璟隆則提到,兒少保護中心目前推動的,就是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與社工都有司法刑事概念,能完成初步的傷勢辨認、測繪、紀錄,及時給予兒少保護。近日院方也與警政單位合作,希望未來能開放檢察官到院偵查,在第一時間協助蒐證與勘察現場。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副教授葉國偉醫師則提到,兒少保護訓練的不只第一線的急診與兒科醫師,「像是放射師也扮演了很重要角色。」他解釋,如果放射師在看X光片有概念的話,就可以看出腿部的骨折是自己撞斷,還是被扭斷,讓受虐兒在第一時間能被揪出。

▲李昌鈺兒虐。(圖/記者嚴云岑攝)

▲李昌鈺博士分享辦案經驗。

李昌鈺則表示,幼兒問題複雜且牽涉層面廣,不能只靠醫療機構或警政單位,而是要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兒童專責機構的成立,對兒虐多少有幫助,因為警察幾乎不會是最初發現者,多是親人帶到醫院驗傷,或者經老師、親戚舉報,再由鑑識中心人員作進一步調查。

他表示,兒虐主要可分為性犯罪、精神虐待、藥物亂用、忽視等,美國每年約有15萬名兒童飽受折磨,破案的「基礎四條腿」分別為人證、物證、現場與運氣。他也秀出過去處理過案例,建議在採證不能只看「第一天」,「像是瘀青通常要等到第二、第三天才會浮出,這時再照相會更清晰。」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