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的哀愁 賣書年營利僅0.3%

2018年04月27日 22:37

書店熄燈號。(圖/福澤 喬攝)

文/特約撰述 福澤 喬

聽到台北市衡陽路上的金石堂預計今年6月吹起熄燈號後,看到許多感傷實體書店流失讀者的報導。想想當年還在成功高中唸書的時候,雙十節前在總統府頂著傘帽排著「三民主義萬歲」的字型,練習結束後,一定要到公園號買一杯冰涼的酸梅湯,然後走進衡陽路的金石堂吹吹冷氣,看看書。衡陽路的金石堂對於我們留下的是濃濃的回憶。不只台灣,隨著電子閱讀增加和影音傳播的強勁威力,連日本這個曾經被譽為最愛讀書的民族,書店也都紛紛尋求轉型。

日本出版大盤「東販」日前公佈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日本全國書店平均的年營業純利大約只有0.3%。在如此低的獲利率下,書店如果位在人潮擁擠的商業區,幾乎都不得不轉型成複合式的書店模式,書店裡賣的不再只有圖書,包含飲料、玩具、文具甚至衣服都有。

書店熄燈號。(圖/福澤 喬攝)

旭屋書店利潤剩一半 結合蔦屋靠文具獲利

書店不能只是販賣書籍,從現在日本連鎖書店的指標「蔦屋書店」就可以看得出來。走進書店裡,除了各式各樣的圖書雜誌之外,精品生活雜物、影音產品以及咖啡廳,一應俱全。不僅如此,他們還吸收在日本排名第三的「旭屋書店」成為旗下的副牌,同時在「旭屋書店」裡也開始販售文具類商品。

旭屋書店在併入蔦屋之前,年營業額從最輝煌的100億日圓跌到剩下不到一半的業績。藉由與大集團整併之後,利用蔦屋書店強而有力的營銷網路,導入蔦屋書店最擅長的設計類「文具商品專櫃」,重新維持書店應該有的營業力。

書店熄燈號。(圖/福澤 喬攝)

文教堂書店拓展幼兒商機 購買單價比買書高10倍

另一家文教堂書店集團,也在所屬的文教堂書店擴增幼兒智能教育玩具空間,這些遊戲空間,佔書店面積的一半,賣場貨架上6成販賣幼兒圖書、4成販賣玩具。

書店將智能教育玩具、書籍結合在一起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觀察到日本喜歡逛書店的爸媽或爺爺奶奶對於兒童的智能教育關心度比一般人來得高,他們更肯願意花錢買智能教育玩具給小朋友當禮物。從營業額來看,這些賣場每個人的客單價都超過10,000日圓以上,遠比單純書店平均客單價的1,200日圓高出10倍。

書店熄燈號。(圖/福澤 喬攝)

為生存下去 書店應結合其他商業配套

不過,這些經營模式對於日本鄉下的小書店一點都沒有參考價值。過去地方商店街的小書店還有著鄰里守望的附加價值,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小書店不但能夠販賣的出版印刷品減少,而且書店也後繼無人,最後只好選擇關門一途。

對應日本的現況,台灣的重慶南路書店街現在慢慢成商旅街,雖然有些人在情感上覺得難以接受,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這些書店可以與商旅異業結合,華麗轉身成為「書店商旅」,會不會是台灣書店街再生的另一種契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