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楊佳穎、徐政璿/台北報導
台灣近期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許多民眾外出習慣戴上口罩,也開始注意空氣汙染物PM2.5。而在生活緊湊的台北市,環保署也做出最新調查統計資料,最終顯示在汽車、摩托車、公車、捷運、腳踏車等5大交通工具選項中,接觸PM2.5濃度屬腳踏車最多,緊接著依序為摩托車、公車、捷運及汽車。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去年提案,要求環保署調查台北市區通勤與PM2.5曝露量的關聯,而環保署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分為東線(台北-南港)、 西線(台北-板橋)、南線(台北-新店)與北線(台北站-北投)進往返監測通PM2.5濃度 ,並分別進行汽車、摩托車、公車及捷運等交通方式作為監測型態,得到共約11,700組數據。
PM2.5濃度:腳踏車>摩托車>公車>捷運>汽車
根據環保署公布數據,腳踏車與步行屬短程通勤型態,接受到的PM2.5汙染時間短但暴露途徑直接,短時間內易發生暴露濃度升高之現象;且若遭遇車潮或行走較接近車行道路時,易造成極小區域PM2.5濃度上升之現象,使整體PM2.5監測平均值增加,因此建議民眾可配帶口罩或避開易有尖峰車潮之區域,以減少PM2.5暴露所造成之影響。
環保署報告也顯示,騎乘摩托車通勤的PM2.5暴露量平均濃度約為32.1 μg/m3,明顯高於大氣空氣品質監測站之監測結果,代表摩托車通勤族易受到移動汙染源之加成影響,也因摩托車行駛時難以避免接近高汙染車輛,導致PM2.5暴露量有瞬間攀升的情形。
另外,在北市搭乘公車,PM2.5暴露量平均濃度約為23.5 μg/m3,原因歸咎為常處於主要交通要道,車門開啟時易受到摩托車圍繞,導致汙染物進入車廂;不過,公車車廂內的空調正常運作且換氣效率佳時,車廂內的PM2.5暴露量濃度可降至每立方公尺僅數十微克。
調查也顯示,若搭乘捷運通勤,PM2.5暴露量平均濃度約為21.9 μg/m3,而捷運站或車廂的換氣設備效能則主導整體空氣品質。調查分析,北捷大部分為地下化構建系統,捷運站或車廂之換氣設備效能確實可避免PM2.5濃度累積,不過,北線(台北站-北投)因地下與高架道路共存設計,捷運列車常需剎車或爬坡,列車車輪與軌道摩擦較劇烈,也會造成PM2.5暴露量較高。
開車接觸PM2.5最少 造成的汙染卻最多
駕駛汽車通勤的PM2.5暴露量,平均濃度約為7.6 μg/m3,屬非常低濃度,且一致低於測站監測值,但單位乘客的空氣汙染排放量卻是最嚴重的。環保署則建議,民眾仍應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除可減少移動汙染源的貢獻量,也可減少通勤接觸汙染源的機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