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開關門時,PM2.5濃度最高。(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徐政璿、楊佳穎/台北報導
台灣近幾年來空汙問題相當嚴重,西半部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常達到不健康的橘色、紅色等級。為了減少移動汙染源,雙北這個月也正式啟用捷運公車月票,鼓勵機車族改搭捷運或是公車上下班。環保署首次針對北捷的PM2.5進行調查,發現相較於其他通勤方式,搭捷運確實有效降低接觸PM2.5的機率,但在車門開關的瞬間和列車上下坡時,PM2.5濃度也會突然飆高。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去年提案,要求環保署調查台北市區通勤與PM2.5曝露量的關聯。環保署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分為東線(台北-南港)、 西線(台北-板橋)、南線(台北-新店)與北線(台北站-北投)進往返監測通PM2.5濃度 ,並分別進行汽車、摩托車、公車及捷運等交通方式作為監測型態,得到共約11,700組數據。
調查發現,台北都會區通勤的PM2.5暴露量平均約為22.1μg/m3, 尤其以搭乘捷運系統之空氣品質明顯較英國地鐵良好,AQI普通之級距15.5~35.4 μg/m3 之間。若進一步分析,以腳踏車和步行最接觸到的PM2.5最多(29.2與24.5 μg/m3),其次依序分別為摩托車(32.1μg/m3)、公車(23.5μg/m3)、捷運(21.9μg/m3)、汽車(7.6μg/m3)。
環保署建議,民眾應選擇搭乘捷運和公車,如此一來,除了可減少移動汙染源之貢獻量外,也可減少民眾通勤接觸汙染源,包含轉乘候車和其他大眾運輸工具所製造的PM2.5。北捷大部分為地下化構建系統,然而其站區或車廂之換氣設備效能確實可避免PM2.5濃度累積。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署發現,北捷北線(台北站-北投)因地下與高架道路共存設計,捷運列車需常時剎車與爬坡,以致列車車輪與軌道摩擦較劇烈,造成PM2.5之暴露量較高,車門開關的瞬間也會上升。建議民眾在搭捷運時,仍可配帶口罩,或避免站在車門開關處附近,如此以來,就可降低接觸PM2.5的機會。
環保署強調,雖然駕駛汽車所接觸到的PM2.5量雖為最低,但其單位乘客之空氣汙染排放量卻是最嚴重的,對城市的空氣品質傷害嚴重,因此不建議選擇。
▲騎乘摩托車所接觸到的PM2.5較高,本身也是嚴重的移動污染源貢獻者。(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當初是看到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報告,發現搭地鐵、公車的乘客,暴露的致癌物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的濃度,竟然是開車者的2~5倍之多,但台灣沒有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因此,在質詢環保署長李應元台灣的空污情況後,就以臨時提案要求環保署在台北市進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的空品狀況並研議改善措施。
蔣萬安指出,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在台灣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雖然吸到的空污比例比開車還高,但這是因為汽車空間是密閉而且有空調設備,如果換算成單位乘客空氣污染排放量,汽車反而是最嚴重的,還是建議民眾選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作為通勤工具比較環保。
蔣萬安另外表示,這份調查報告出來之後,他有發現大眾交通工具頻繁開車門、或者是站在車門旁的旅客瞬間吸到的空污比例比較高,他除了會持續督促政府改善空污,也會建議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定期更換空氣濾靜設備,提醒搭乘民眾盡量站車廂中間並且戴口罩,避免身體健康遭受空污的傷害。
台北捷運新聞課長凌啟堯表示,北捷大多數都是地下站體,每天都有做內氣和外氣的循環,空調濾網原則上,每兩周依照不同材質進行清洗與更換,都符合台北市環保局的規範。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