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族吸最多廢氣!3大通勤方式 活性碳口罩也擋不住

2018年05月2日 09:04

▲車主,機車族,機車車廂,機車,騎機車示意圖。(圖/資料照)

▲汽機車需要定期做排氣檢查。(圖/資料照)

文/陳保中

很多人上下班外加接送小孩,在時間、經濟、便利等種種考量之下,就天天騎機車,不然就開車。汽機車廢氣是都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要減少空污的一大重點,就是要請大家少開車、少騎車,更何況,機車駕駛既是污染製造者,也是受害者。汽車駕駛坐在車內,馬路上的廢氣還是會持續進到車內的空調循環,只是氣味比較不明顯。至於完全暴露於戶外的機車騎士,則是首當其衝、無處可逃。

臺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的研究證實,騎機車、搭公車、坐捷運,這三種人比較起來,如果沒戴口罩,廢氣吸收最多的是機車騎士。很多機車沒有定期保養,汽油燃燒得不完整,就容易變成烏賊車的一員,排放出的廢氣也包括好幾種致癌物。站在健康的考量,我覺得為了省時間而騎機車,很不值得。

我們公衛學院的陳志傑教授曾經測量機車廢氣的濃度,發現濃度驚人的高:如果是最新的四行程的電噴引擎,排放PM2.5 濃度是幾十到幾百個μg/ m3,如果是比較老舊的化油器,就提高到幾百至幾千(μg/ m3),如果是二行程更是高達幾千到幾萬(μg/ m3)。對照臺灣環保署目前訂定PM2.5 標準,理想是低於15μg/m3,WHO 更嚴格,是10μg/ m3,不論用臺灣標準或WHO 標準看,機車廢氣濃度都是極高的。

空氣污染,空汙,pm2.5,機車族,通勤,天氣,霧霾,口罩。(圖/記者李毓康攝)

▲口罩是機車通勤族必備的配件。(圖/記者李毓康攝)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妨有時候就改搭捷運或公車,並且步行一小段距離,這樣或許會多花一點時間,但對於身體的保護和益處,卻是值得的。如果真的非騎車不可,是不是最好要戴活性碳口罩?陳志傑教授對於口罩特別有研究,我問過他。他認為活性碳口罩的活性碳層對於這麼濃的廢氣來說,還是太薄,有機蒸氣很容易就達飽和而貫穿口罩,或是僅部分吸收,對於懸浮微粒的收集效果也不會太高。雖然效果不彰,但是比起完全沒有佩戴口罩,自然是聊勝於無。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相較於開車或騎車,確實已經減少了很多排放,但這形成了另一個問題:公車都是柴油車,柴油車和工廠是臺灣自產PM2.5 的主要來源。要改善這一點,要靠政策的力量去改變,韓國的做法很值得參考。

搭公車,搭車,通勤(圖/達志/示意圖)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排放廢氣。(圖/達志/示意圖)

韓國在2014 年達成將首爾8,750 輛公車全面天然氣化的目標,市區空氣品質因此大幅改善,在首爾的公車專用道上等車不會吸到高濃度的空污。為了鼓勵市民少開車,2017 年更宣布,只要空污指標超過一定程度,將在通勤時間內提供免費的大眾運輸工具。

臺北市目前有3,500 輛左右的公車,其中97%是符合第四期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另外3%是油電混合公車,不過並沒有天然氣公車。天然氣作為能源的廢氣污染濃度很低,臺灣如果也能把公車全面天然氣化,空污馬上會改善很多,再繼續創造更多讓大家騎單車、搭大眾運輸的誘因,效果會更顯著。騎單車很好,但應該要先減少高污染的車輛,再鼓勵市民騎單車,這樣大家會比較健康。

本文摘自《毒懂你的生活》/陳保中 (臺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天下生活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