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事件引發台大發起新五四運動。(圖/記者林韋辰攝)
「拔管案」的真正看點,在於這個事件集中並強化了外省族群的「末世」信念,讓他們覺得無立足之地,連「謀職」也會受到政治性的阻撓,這當然是切身的危機了。是以這個案子吵來吵去,一方強調這處份是程序正義,但心裡想的是台灣容不得「老共同路人」;另一方則大力主張程序完備,但心中把這想成是「末日之戰」,兩方都在亂搞,這只會讓本案脫離法理與事實考量,走入純粹玄學與神學的層次。
外省族群的末世感,的確是有點事實基礎的:在七十年前流亡來台灣後,雖然獲得暫時的身心安頓,但這種隨時會被「政治毀滅」的內在想法,卻從未真正消失過。隨著台獨力量在上世紀末快速擴張,這種內在想法也透過趙少康的「陳水扁當選外省人都要去跳海」論,而成為一種能被公開談論、交換的意見。
反攻大陸的復興基地確定是個泡影,現實中只是一個荒蕪乾枯的鬼島。抱持這種末世信念的外省族群,開始把一切政治現象都解讀成末日將臨的預兆,這就像末世論宗教信仰,會把各種矛盾的事件全理解成毀滅倒數的節拍。
馬英九的當選曾讓末日倒數喊了暫停,但隨著洪仲丘案的發生,以及其後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外省族群的精神象徵與權力中心快速瓦解,末世論的倒數又重新啟動了,而且「救世主」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就是中共,或是中國。
逃往對岸或是表達親共立場成為救贖的主要法門。這在2016國民黨完全在野後,由想法轉變為現實,相對於回流的本土台商,大量的外省族群反而開始前往北京或上海發展。你去問問現在要選舉的國民黨人就知道了,面對2018年底的選舉,他們最大的困境,就是過往有選舉和執政經驗的老藍營人馬,竟然多數都留在中國,不願回來幫忙。
雖然外界看國民黨仍是家大業大,但裡頭的人都很清楚,能打的早跑光了,連不能打的都跑過去了。藍營中未抱持末世論信仰而留下來戰的,除了深耕鄉里的本土派,就是那些之前就混過北京上海,嘗到苦頭而轉頭回來的。
即便已經傳出呼喚回台的聲音,但這種「投共潮」可是越燒越熱。最近在藍營圈內熱議的「台灣高中生熱衷報考對岸大學」的現象又是一例。因為前往報考的學生增加了近三倍,造成台生應試成績標準大幅上升,論者多解讀為台灣高教崩壞,所以台灣優秀學生開始外流。
這批外流的學生程度雖屬不錯,但人數也只不過幾百人,以台灣一屆高達十萬人錄取名額來說,仍屬相對少數。基於研究倫理與分類定義上的困難,我們無法針對考生的族群認同或身份進行調查,不過大家可以試著推敲,會前往報考對岸大學的,擁有外省族群親緣的比例會有多高?
台灣中南部農村成長的高中生,會有這個機緣去準備並報考對岸的大學嗎?我認為很難,除非是親人在對岸有生意。因此或許可以合理的推估,會前往中國求學的高中生,正如2016後前往中國發展的政治人,多數是有關係鏈結的外省族群。這就是為何此一新聞雖然在藍營內發酵,但其他群體卻幾乎無感。外省族群的人際鏈中有較高比例的人在「移出」,而其他族群的人際鏈則幾乎不動,是以「無感」。
就這樣,外省族群上層的政治人大舉移往中國做生意,中層的知識份子也去對岸當「高教流浪教師」,或是找尋「惠台三十一項」的機會,年輕一輩的更被催促去對岸讀書,認識一下當地的英雄豪傑。這種推力的背後,當然有理性的成分,當然也有非理性的末世論思維,但這就是一種「掏空」,掏空的正是外省族群在台灣的「底力」。
▲管中閔到抗議現場幫學生簽名。(圖/翻攝台大自主聯盟)
不過,就算黏上了「救世主」,可不見得真能暫停末日的倒數。最近這段期間,老共這救世主也有點「hold」不住,從中美貿易戰開打,到中興通訊被懲處,老共處處都顯得尷尬。就算末世論的信徒仍將兩韓會談與即將來臨的「川金會」和解讀為台灣末日的新證據,但國際主流媒體仍將此解讀為中國影響力被逼退的具體實例。
救世主好像靠不住,又來個拔管案,接著又是斷交,各種錯亂訊息紛呈,好像這個和那個矛盾,一時理解困難,於是就全用末世論解釋。反正台灣就是要完蛋了,不用講那麼多。
雖然民進黨高官常被批評有脫離現實的問題,但藍營人馬就算下野了,也還是離台灣庶民的生活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多數台灣百姓並不關心拔管案,甚至即便自身是台大出身,又或是金融圈的,對此事也仍是興趣缺缺。頂多就是覺得蔡政府這樣操作有點難看,而管或台大這邊,要告就快去告,一直鬧下去,當然就是歹戲拖棚,不想看。
台灣有信仰自由,你的末世論也只是一種信仰,不代表那是所有人都該埋單的現實;你的個人意識形態或價值觀的崩潰,也不代表台灣整體的崩潰,更不代表別人應該陪著你一起崩潰。在希望其他台灣人看看你價值訴求的同時,先想想自己平常是否會把別人的價值當一回事看。
末世論可當做警世預言,卻不是過日子的良藥配方。若真有末日,那也是整天正事不幹,老是在講鬼話所造成的。人應該活得肯定點,請做些有意義的事。
好文推薦
●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經營粉絲專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目前為時論專欄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