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很大!陸常規潛艇總師披露 一次極限深潛試驗7位將軍作陪

▲解放軍海軍南海海上閱兵習近平檢閱。(圖/視覺中國)

▲解放軍海上大閱兵,核潛艇組成的戰略打擊群、常規潛艇組成的水下攻擊群打頭陣。(圖/視覺中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潛艇部隊近年發展迅速,18艘核潛艇加上58艘現代化常規潛艇,使其綜合戰力進入世界前三強。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常規潛艇總設計師吳崇建形容,研發潛艇技術猶如刀尖上的比拼,中國AIP常規潛艇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我們距離世界領先還有最後一公里,差臨門一腳」。

《湖南日報》報導,吳崇建過去共參與三型常規潛艇的研製工作,為其中兩型的總設計師,見證和親歷中國潛艇從弱到強的大步跨越。回顧過去堅持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荊棘之路到底有多艱難,他舉例,潛艇中某海水冷卻泵,重量從100噸降到18噸,耗時15年,「但這還不算最長,有的創新甚至花了30年。」當然創新帶來了巨變,一個冷卻泵的改進,不僅為狹小的潛艇節省了寶貴空間,還將能耗從13千瓦降低到3千瓦。

最讓吳崇建引以為傲的經歷莫過於3次的極限深潛。他說,「我第一次參加深潛試驗就是技術總負責人,有權隨時終止試驗。」該次的極限深還應用了一項新技術,面對參試人員包含「殼體裂開怎麽辦、管子破了怎麽辦、聽到響聲怎麽辦」的「10萬個怎麼辦」,其研製團隊花整整2年時間開展相關研究和試驗測試,做了無數試驗,將深潛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全都考慮一遍,以保證萬無一失。

事實上該次也是吳崇建個人的第一次深潛,他自信地說,「搞科學試驗不能有絲毫冒險,冒險的事,我們絕對不幹!我們把每一種可能性全都梳理了一遍,所以我們無畏。」最終,極限深潛試驗順利完成,而最讓吳崇建團隊自豪的是,一同參加深潛試驗的還有7位將軍、1位副部級幹部,「這項紀錄世界潛艇史上絕無僅有。」

▼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常規潛艇總設計師吳崇建。(圖/翻攝自央視)

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常規潛艇總設計師吳崇建。(圖/翻攝自央視)

吳崇建為武漢人,1978年高考進入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今哈爾濱工程大學),1991年獲得包玉剛獎學金,公派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深造。他回憶在英留學的日子,自己把一個星期當一個月用,「這裡大師雲集,遍地都是金子,能睡著覺麽?趕緊撿吧!」憑藉著努力,吳崇建繼續攻讀博士,並成為南安普頓大學聲與振動研究所正式研究人員,其「準周期結構振動能量流研究」成為1992年度該研究所兩項重要成果之一,在大學展出並引發熱烈反響。

回到中國後,吳崇建隨即投入到艦船研究中,直接破解浮筏隔振基礎理論,提出「質量效應」、「調諧效應」和「混抵效應」,實現中國艦船第一次應用浮筏隔振技術。擔任蛟龍號水面支持系統總設計師,實現中國深海科考裝備從無到有的跨越。2018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吳崇建第3次站上最高領獎台。

面對外界認為中國潛艇艙室生存環境不夠好,吳崇建認為,這是因為大陸潛艇發展太快,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像艙室環境等一些重要研究相對滯後。他進一步透露,未來艙室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距離世界領先還有最後一公里,差臨門一腳。」

▼中國039C型常規潛艇。(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中國曝光最新039C型常規潛艇高清圖片。(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