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芬蘭到台北 遇見真實的「第三代城市」

"「遵循開放形態的建築原則,向人類的萬能雙手致敬」- 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未來,人、自然和城市將和平共生,這是第三代城市,是座零城。」此概念由2013年歐洲建築獎與2015年全球可持續性建築大獎得主「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提出,將完整呈現於忠泰美術館在4月21日推出的「零城 – 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展覽之中。展覽名稱《零城》意味「無人之城」,道出「第三代城市」概念的前衛性和未來感,同時又務實地回應,也許,未來城市能有更多開放性的可能!

來自芬蘭的馬可卡薩格蘭,是建築師也是藝術家,16歲即擔任地方報社的記者,更是生物都市主義學者,我們難以用單一領域來定義他多重的身分,而自童年時期即成長於大自然中的生命經驗,亦塑造出他獨特且具原創性的個人風格。2003年馬可初來到台灣,以各種行動帶領我們重新觀看這個自認熟悉的家鄉。在當時處於官方與非官方之間的寶藏巖他看見真實的「第三代城市」,更體認到那是因生活需求自然而生的都市菜園、自建房舍和灌溉系統,小規模卻生機盎然地存在,孕育飽滿的「在地知識」。

身體力行是最佳溝通管道 親手搭建的工作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可卡薩格蘭認為,建築務必要進入現場,感受基地的風向和太陽的移動,身體力行是最佳的溝通管道。"

位於展場內的建築師工作室,是馬可於現場親自動手揮汗搭建完成,將人類的萬能雙手發揮地淋漓盡致。除此之外,工作室中展出他的手繪設計圖,以及啟發他向昆蟲學習如何蓋出巢穴的「泥壺蜂」模型,一窺馬可獨特的創作發想過程和靈感來源。

五感甦活的展場 建築師腦內探險

本展突破建築與藝術領域,共展出17件代表性作品的建築模型與攝影。位於美術館一樓大廳的《反相城市》(Paracity),是以開放形態原理發展的生物城市有機體,方格構成的大尺度模型向上蔓生至二樓天井,一座巨型立方體群落油然而生,提供人類對於「第三代城市」的想像。去年成為國際熱門話題的《停車棒屋》(Tikku),專為被汽車所佔領的都市所設計,擁有工作室、花園和臥房,卻僅需一晚即能完成的停車格尺度的房屋,也許是人們未來居住的新選擇。位於比利時沙灘的《沙蟲》(Sandworm),為馬可和年輕建築師們,以柳樹編織而成的有機空間,創造出他所稱的「弱建築」。

而馬可在台灣設計的許多作品,金門《牡蠣人》(Oyster Men)、台北《三芝陳宅》(Chen House)和《終極廢墟》(Ultra Ruin)、《台東廢墟學院》(Taitung Ruin Academy)等,亦在本展同步呈現。

芬蘭建築師 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pic via wikipedia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延伸閱讀】滄海遺珠 重新看見戰後台灣的美好記憶︱徐寶琳遺作展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