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堂縣時里村內,發現90餘座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的崖墓。(圖/翻攝自成都商報,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指出,近期在成都市金堂縣發現90餘座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的崖墓,其中30餘座為成漢時期墓葬,裡頭有大量頭上長著角、手執長蛇、握著「雷神之錘」的鎮墓陶俑,外型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相似。對此,考古領隊龔揚民指出,三星堆時期與成漢時期相隔上千年,很難說兩者間有確切關係。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發掘領隊龔揚民表示,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為了配合金堂縣十里村內的樓盤建設,自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對項目施工範圍內的崖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90餘座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的崖墓。
此次發現的崖墓群墓葬形式豐富、持續時間較長,自上而下可分為3層,第一、二層共30餘座,為兩晉時期的墓葬,以成漢時期墓葬佔主體,在這之前四川地區已發現的成漢墓葬不足10座;第三層墓葬時代為東漢晚期,以東漢晚期墓葬佔主體,共40餘座。
此次墓群出土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鐵器等4百餘件隨葬器物,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甑、陶釜、缽、雞、狗、牛、馬、舞俑、撫琴俑、鎮墓俑等,還有罐、盂、壺等瓷器,銅鏡、印章、搖錢樹葉等銅器,手鐲和戒指等銀器,鋤、環首刀等鐵器;在對銅鏡進行X光掃描時,還發現有「位至三公」的字跡。
▲鎮墓陶俑有凸眼大耳闊嘴等特徵,跟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面部特徵十分相像。
據了解,成漢墓中出土的鎮墓陶俑凸眼大耳闊嘴,有的手執長蛇、拿著鐵錘,從造型上看不像是漢人,反而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面部特徵十分相像。不過,龔揚民指出,三星堆時期與成漢時期相隔上千年,雖然外型相似,但很難說兩者間有確切關係。
成漢是兩晉之間在成都地區僅存續43年的地方政權,此次考古發現對研究成漢的政權性質、科技水準及宗教信仰具有重大意義。龔揚民指出,成漢政權的建立者李雄為賨(音從)人,這些陶俑形象可能源於賨人的相貌特徵,也可能和他們信仰的宗教有關,「長蛇象徵著吐火驅除鬼神,錘子象徵著閃電等自然力量。」他表示,當時成漢政權信奉早期道教,這些陶俑手中的物品都具有這些文化特徵。
龔揚民指出,古代賨人能征善戰,李雄自然也不例外,他在西元304年繼承父親李特基業,在成都稱王,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不過王朝只存在了43年。秦滅巴蜀之後,漢中白虎傷人,秦政權招募勇士,賨人受命斬殺白虎;在楚漢爭霸時,賨人幫助劉邦征戰項羽軍隊,東漢時期也在羌人犯境時再次出戰,後來這支部族中有人遷移到天水一帶。
龔揚民說,李特在西元296年帶領流民到川中尋找糧食,最終爆發流民起義;作為少數民族的政權,成漢的版圖一度北到廣元一帶,南到西昌、雲貴一帶,川東和川西也在控制範圍之內,「但這個政權存在時間短,東晉桓溫滅國後,毀了少城,留下的文物非常少。」龔揚民表示,桓侯巷的成漢墓在這之前出土了一百多件器物,等級高、器物豐富,還有成漢紀年的銘文磚,而這次發掘的墓葬算是證明成漢存在過的有利補充。
▲此次出土的陶馬。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