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避談「513事件」 馬哈迪能化解被渲染出的種族仇恨?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流血大暴動畫面,車子、房子被燒,人民在街上鬥毆。

實習記者孫若蜜/綜合報導

馬來西亞「希望聯盟」在5月9日勝選,扳倒執政60年的「國民陣線」,政局的「大變天」象徵人民對腐敗的共同不滿,備受國際關注。而在1969年的今天,這個國家也曾引發注目,源起史稱「五一三事件」的暴動,因疑涉政治陰謀、種族衝突,具爭議性也極其敏感,被避而不談。

現在很少被公開討論的「五一三事件」爆發於1969年5月13日,並延續了數個月,還使馬來西亞全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長達2年。當時的大馬政府將此事件解釋為「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種族衝突」,至今很多人也會簡單地將之稱為「排華」、「反華」事件。但近年來,大馬國內外漸漸有越來越多學者研究稱,這事件為巫統內部鬥爭所引發的政變,是一場政治陰謀,支持此派言論的有出生柔佛州的大馬華人柯嘉遜博士、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等等。

事發背景為當年舉行的第三屆全國選舉,當時以華人為主要支持者的反對黨同盟獲得了50.9%的得票率,是由巫統、馬華公會及國大黨所組成的「國民陣線」前身--聯盟政府史上第一次被超越。反對黨為慶祝勝利,5月11日在吉隆坡舉行慶祝遊行,激發以巫統支持者為主的群體舉行「反示威」,雙方人馬在街頭相遇,引發衝突,造成傷亡。

▼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當時準備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今年敗選。(圖/路透社)

▲▼ 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納吉現身,準備召開記者會,預料將正式宣布敗選。(圖/路透社)

官方公布196人死亡(華裔143人、馬來裔24人、印裔13人,另外15人無法辨認)、受傷人數439人(其中18人受槍傷),被捕人數共9143人(華裔5126人、馬來裔2077人、印裔1874人,其餘為巴基斯坦、歐洲、泰國、新加坡等等外籍人士),其中5561人被控涉嫌攜帶武器、破壞宵禁等等罪名;另外,衝突中共221輛車及753棟房屋被損毀。但西方外交界的消息顯示,死亡人數有600人以上。

當時表面的衝突方為向來有政治、經濟矛盾的華裔與馬來裔,政府與社群都為其貼上「種族衝突」的標籤,許多人將對這件事情的討論視為「掀起種族矛盾」而不敢言,在教科書及相關著作中,對事件的描寫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一般只有巫統方政治人物會以這一真相尚未清晰的事件來製造恐嚇言論。如剛剛敗選的前首相納吉,就曾依照巫統的選舉前的慣性,在2017年發布「一旦國家動盪不安,最先遭殃的將是華人」的言論,以此來呼籲選民繼續投選長年執政的「國民陣線」。

▼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迪過去也曾在「國民陣線」,兩年前反對貪腐,離開巫統。(圖/路透)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圖/路透)

事件造成的傷害極大,但事件發生的真相具有爭議性,仍待釐清。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柯嘉遜博士就對國內外資料的研究,出版了《513解密文件:1969年大馬種族暴亂》,其中他主張「製造暴動的很可能是圖謀推翻東姑(編按:)奪權的巫統領導人。」

柯嘉遜研究的重要資料有英國倫敦西郊公共檔案館的解密文件,其中顯示,「雖然還不清楚,5月13日晚的馬來人遊行集會多大程度上是由巫統的一些主要領袖組織的,但是我們肯定當晚的遊行獲得警方發給准證。有證據顯示,當天成群結隊的馬來人從較遠的地區來到吉隆坡,他們有的持有武器。在白天形勢漸趨緊張,到了晚上就發生了馬來人及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到了第二天黎明時分,市中心以及東北方市郊就有很多死者了。許多房屋和車輛也被燒。」

此書出版後也引發許多爭議性,大馬國安部於2008年展開查禁。對此,柯嘉遜聲明過,他並不想挑撥民族矛盾,「我國(馬來西亞)已獨立了50年,雖要往前看,但也要承認歷史真相,才有助於國家整合。」

另外,他也鼓勵社會大眾「以更明智的思想來對待發生在馬來西亞的『種族騷亂』事件,因『種族』標籤是政府與種族主義份子片面化的描述,並扭曲為社會條件和不滿情緒『自然引發』,而忽略了社會真正面臨的問題。」

大馬資深媒體人蘇吉拉迪夫也曾在1977年主張,「『五一三事件』並不是自發的,它是經過快速精心設計的。設計者的身份還無法準確地說出來。不論它如何發生,『五一三事件』事件是針對東姑·阿都·拉曼的一項政變。」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也認為,「五一三事件」並非種族衝突這麼簡單。(圖/路透社)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             。(圖/路透社)

被譽為「新加坡建國之父」的李光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談及過「五一三事件」,稱其「是巫統高層搞的,嫁禍給反對黨。」對此,巫統曾揚言要告李光耀,但最後不了了之。

1969年5月26日的《曼谷世界報》則指出,馬來西亞種族歧視性政策才是暴動的罪魁禍,並且相信暴動是經過策劃,而大選後的勝選遊行絕不是暴動誘因。

這些將「五一三事件」起源視為巫統內部政治鬥爭的言論慢慢增加,但也有反對此言論的人士認為,無論是柯嘉遜、蘇吉拉迪夫、李光耀還是《曼谷世界報》,都可能是基於自己的政治傾向才發表這一方向的說法。但這些言論的存在都指出一個絕對事實,就是面對馬來西亞,單純的以種族差異來涵蓋所有社會問題是有偏差的,每個事件都應該有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才能脫離被渲染出來的種族仇恨。

若此事是場政治陰謀,被尊為「馬來西亞國父」的東姑則為其中的被政治迫害的主角。東姑於事發後的次年9月21日被逼宣布辭職下台,結束15年總理生涯,後來在撰寫的《五一三事件前後》(May 13: Before and After)一書中,也有批判巫統中的極端主義份子在事件過後企圖將他拉下台並造成巫統內部分裂。晚年,他在受訪時對「五一三事件」仍持相同看法,就是當時內部有人製造麻煩,「聯合起來想要取代我的位置。」

▼納吉常發出會引發種族分裂的警告,如「巫統若失去政權,馬來人可能淪為乞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左)警告: 巫統若失去政權,馬來人可能淪為乞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馬來裔人口在馬來西亞占有50.1%,華裔22.6%,原住民11.8% ,印度裔6.7% ,其他8.8% 。自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建國以來,馬來人與華人的政治對立一直存在,直到這兩年因共同追求清廉、高效的政府走向團結。「國民陣線」過去一直以獨尊馬來人及伊斯蘭意識形態,炒作馬來人經濟水平較弱,獲占有50.1%人口數的馬來族群支持。

49年前的今天充滿流血與傷痛的暴動,大馬網友仍時常表示,「老一輩的聽到513就會有恐懼和陰影。」但是隨著時間沖刷記憶,行動黨年青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楊美盈2013年就說過,「在明天,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對方,不是華人、印度人、馬來人,而是大家,是馬來西亞人。」她的這番話,也意味著在大馬各個種族團結之下,值得期許越來越多觀念能被實際局勢與新思潮所改變,不再單純地以種族差異來涵蓋所有社會問題。

今年的5月13日,則是截然不同的政局「變天」新時代。新任執政黨「希望聯盟」,是為由馬來人領導的「土著團結黨」、「人民公正黨」、和伊斯蘭黨分裂出來的「國家誠信黨」,以及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四黨組成,象徵著各族群的馬來西亞人團結在一起。由於種族仇恨是被渲染出來,只有拋開種族、階級等框架,人們才能以正確的視角來解決問題。

▼大馬60年首變天,大馬政府順應民意,放「4天連假」慶祝。(圖/大馬首相府/記者陳俊宏攝)

大馬60年首變天「4天連假」馬來西亞總理府、馬來西亞首相府。(圖/記者陳俊宏攝)

時年93歲的馬哈迪過去曾以巫統人士的身分活躍於政治,並曾任首相執政22年107天,是馬來西亞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在納吉的腐敗統治之下,馬哈迪2016年2月29日宣布退出他從1964年就加入的巫統,向曾交惡的前副首相安華公開道歉並開始合作。

馬哈迪於今年1月7日被推舉為「希望聯盟」主席參選,從執政者變成反對黨,代表反對陣營「希望聯盟」,打敗自己當年欽點的納吉。選前馬哈迪的宣傳影片中,他跟小女孩講,「我92歲了,所剩的日子不多,但要努力工作來彌補過去所犯的錯誤,希望跟所有朋友一起建設馬來西亞,讓已經獨立60年的馬來西亞變得更獨立、人民可以過得更好。」在他的彌補之下,值得期待馬來西亞有機會正視歷史,並走出被渲染出的種族仇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