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腫脹!澳洲袋鼩「14hrs自殺性愛」射到死 科學家憂瀕危

「塔斯曼半島暗袋鼩屬」,目前正面臨氣候變遷和棲息地喪失的嚴重威脅。(圖/翻攝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官網)

▲澳洲袋鼩正面臨絕種威脅。(圖/翻攝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官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科學家2013年在昆士蘭省發現2種澳洲袋鼩,分別是「大陸暗袋鼩屬」(Mainland Dusky Antechinus)和「塔斯曼半島暗袋鼩屬」(Tasman Peninsula Dusky Antechinus)。而這2種袋鼩皆以「瘋狂的自殺式性愛」而聞名,雄性袋鼩甚至還能連續「嘿咻」長達14小時;但如今澳洲袋鼩卻面臨絕種危機,科學家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正在與時間賽跑,試圖拯救這2種數量已剩不到250隻的袋鼩。

澳洲袋鼩外貌酷似老鼠,與袋鼠一樣同屬有袋動物,原產於澳洲、新幾內亞地區。澳洲袋鼩以「瘋狂性愛」而聞名;科學家發現,雄性的澳洲袋鼩在11個月大時會開始進入「發情期」,睪丸會開始腫脹,接著雄性袋鼩就會被性驅使,不斷找尋雌袋鼩瘋狂交配,在其滿1歲之前,就會因過度的性愛而「精盡鼩亡」。

昆士蘭大學教授費雪(Diana Fisher)曾出於研究目的而飼養袋鼩,她驚訝地發現,袋鼩進入發情期後變得相當活躍,還可達成長達12至14小時的「馬拉松性愛」,「人們應當同情這種可憐的小家或,牠們在兩個星期的發情期內,會一直不斷地重複做,在發情期結束後,差不多所有的雄性袋鼩都已經死亡。」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袋鼩的睪丸佔據身體相當大的比例,且雄性袋鼩一生中只會製造一次精子,一但開始與雌性交配,雄袋鼩的生殖器將不會再生產精子,等到精蟲射完的那刻,也就是雄袋鼩的死期;另一方面,由於雄袋鼩的持續交配時間非常長,過程中為了保持「擋頭」,還會分解掉自身肌肉產生能量,好讓自己維持在體能較佳的狀態繼續嘿咻,直到自己體內出血、免疫系統完全崩潰,「至死方休」。

而這種「自殺式繁殖」到底有什麼意義?費雪說,起初科學家以為袋鼩的交配舉動是「利他主義」,在死後好讓後代能藉由爸爸的屍體獲取更多的養分,但經過研究後才發現,雄性袋鼩更有可能是為了「以最高品質、數量最多的精子,盡可能地產下更多的後代」,好讓自己能在這場繁衍的戰爭中脫穎而出。

而如今袋鼩面臨瀕危絕種,科學家認為,「自殺式性愛」並非是主因,最大的原因還是「棲息地的破壞」。科學家指出,在昆士蘭中只有3個地區被確認是袋鼩的棲地,但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而導致氣候變遷、棲地減少,袋鼩現正面臨絕種危機,估計目前數量僅剩250隻不到,「牠們可能很快就會在哺乳類動物絕種比率全球最高的澳洲消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