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成為近年來受歡迎的買賣。(圖/記者何雨忠攝)
當人人都能發行虛擬貨幣時,國家還能繼續默許嗎?
約莫是比特幣飆上兩萬美金的時候,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發行虛擬貨幣熱潮,各種虛擬貨幣紛紛出籠且都可以在網路上自由買賣,據說總數已經來到兩千,相信未來還會繼續成長。
然而,當虛擬貨幣的市值水漲船高時,卻也傳出越來越多民眾被投資虛擬貨幣的詐騙所傷,不免讓人想問,虛擬貨幣真的是貨幣嗎?虛擬貨幣真的有未來嗎?虛擬貨幣會不會是下一波金融風暴的開端?
貨幣是人類的偉大發明,讓勞動與財貨價值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的儲蓄下來,並且在未來想要兌現時得以支用。也就是說,貨幣其實是對未來購買力的承諾的一種期貨工具,當代的貨幣主要由國家發行,是因為國家發行的貨幣,其票面價值是由國家拿總體(過去現在加未來)國力評估之後,訂出價格區間,在信任國家機器的原則下才能產生效力。
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貨幣,由國家背書支付力,且由一套複雜的貨幣政策計算出合理的數量,由國家進行貨幣數量調節,維持購買力的穩定性,藉此穩定市場與金融秩序。
然而,我不知道有多少發行單位有能力承諾兌現或替其價值背書?不管虛擬貨幣的支持者拿自由市場或區塊鍊等說了多少美好的未來藍圖,不容否認的事實是,目前的虛擬貨幣既不想遵守發行貨幣的既定規矩,卻想來跟既有國家貨幣分一杯羹。
在我看來,目前市場上熱衷追捧的虛擬貨幣更像稀有金屬或股票之類的投資工具而非現在意義,由國家背書與發行且能在各級市場流通的貨幣。因為極少人使用虛擬貨幣進行日常交易(虛擬貨幣的流通本身還需要許多配套機制,且目前並不普及),更像是一種金融工具,多數人持有的最終目的是透過買賣套利,賺價差而不是拿來日常生活使用。好比說一比特幣價值好幾千塊美金,且多數人看漲時,說真的很難用且多數持有者並不會拿去花掉而只會不斷購入。
只等著日後一舉賣出,可以賺取價差,且落實在國家發行的貨幣上的虛擬貨幣,哪裡是什麼貨幣?
▼購買比特幣示意圖,非當事人截圖。(圖/記者何雨忠,柳名耕攝)
至於能替虛擬貨幣的購買力背書的只有其存在的技術與支持者所訴說的美好故事,只要哪天國家不開心或不想再忍受而宣布全部禁止,虛擬貨幣就淪為比廢紙還不如的存在。
而國家是有可能禁止虛擬貨幣繼續流通,特別是當國家發現虛擬貨幣的存在已經壯大到危害既有貨幣的立足時。
虛擬貨幣等於是一群掌握開發技術的人,繞過國家,發行了一套兌換物品的期貨工具,卻假托貨幣之名來規避投資規範。最終目的卻還是要賺取國家發行的貨幣,才不是讓虛擬貨幣成為一套真正意義的貨幣。
目前也有越來越多詐騙集團打著投資虛擬貨幣的名義進行詐騙,各國也都有人上當受騙。雖說這並不是發行貨幣者的本意且任何事情都可能被犯罪集團利用,不過,不容否認的是,虛擬貨幣因為欠缺國家公信力的管制,且能自由地在網路空間交易,加上許多人刻意放消息炒作,讓某些不懂其存在本質與運作方式的人上當受騙。
雖不排除也的確有可能有一些虛擬貨幣是能進行流通,也致力於投入流通(例如像是各種支付工具或百貨通路自己推出的虛擬貨幣,像是街口幣、Line Point),但那些貨幣與國家發行貨幣之間有某種相對穩定的「匯率」,不若某些虛擬貨幣的價格如脫韁野馬且毫無道理可言。
毫無國家公信力規範或背書,標榜去中介化,每個人都可以購買機器來開採,甚至自己發行一套新的虛擬貨幣,繼續發展下去,很快的虛擬貨幣市場就會出現自己的通貨膨脹與過度供給問題,等跨過某個臨界點回頭開始擠兌時,受傷的還是最後上車的那一些資訊末端者。
發行貨幣是門好生意,只不過過去由主權國家自己壟斷,我相信主權國家仍然打算繼續壟斷且不打算讓國民投入這門好生意,所以在我看來,世界各國的貨幣發行單位並不會繼續放任虛擬貨幣市場做大,國家不能容許有其他組織挑戰其發行貨幣的權力,因為貨幣在國家來說不光只是方便人民買賣交易流通的工具,同時也是國家掌握購買力、舉債乃至徵稅的必要工具,若是放任國家無法掌控的虛擬貨幣發展,甚至最後自行發展出一套交易流通規則時,人民的財富將能隱匿在國家掌握不到的虛擬貨幣空間,這是國家絕對不能容忍的主權之冒犯,更是對以現代經濟學模型建構起來的市場價值的推估的嚴重干擾。
想像一下,當每個民間組織或個人都能夠發行貨幣,都能丟入市場流通,都能取走市場上部分勞動力成果或資產(貨幣是勞動力或資產的儲值工具),這對金融市場是多麼大的干擾,又是對國家主權多麼大的挑戰?國家不可能無止境的默許其發展下去!
在我看來,真正能從這波虛擬貨幣熱潮中獲利的只有早期投入者、發行貨幣單位與開採技術/工具的提供者,其他絕大多數人遲早都會因為虛擬貨幣而承受或多或少的財富損傷,其威力不容小覷,真心要投入虛擬貨幣的買賣之前也請務必做好相關研究,至少千萬不要被詐騙集團的龐氏騙局型投資話術給蒙蔽,最後賠上了自己辛苦一輩子賺到的國家發行貨幣。
好文推薦
●王乾任,職業作家,專事時事評論寫作,主持部落格「敦南新生活」同時,也是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專業講師。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