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時代」發現國家雛形 證明中華文明存在5000年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國新辦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並通過對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陝西石峁等眾多遺址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實證了中國5000年的歷史文明。探源研究發現,中國文明是散佈在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的許多地方文明構成的一個巨大叢體,規模遠超世界上其它幾個古代文明。

據《央視網》報導,探源工程的研究團隊認為,距今5800年左右,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直到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

▼凌家灘遺址出土的人像玉石。(圖/翻攝自央視網,下同)

▲▼陝西石峁遺址,凌家灘遺址出土的人像玉石。(圖/翻攝自央視網)

報導指出,從浙江良渚遺址能發現長1800公尺、面積近300萬平方公尺的內城和面積達800萬平方公尺的外城,還有為了防止遭洪水侵害所堆砌的大型水壩。

在山西陶寺遺址中,同樣發現了修建於距今4300年前的巨型城址,280萬平方公尺的城內有宮殿區、手工作業坊區、一般居民區和墓葬區等嚴格的功能分區。

陝西石峁古城的總面積達400萬平方公尺,是由皇城、內城和外城構成,古城則是用石塊在丘陵之上壘築而成,皇城的城牆高達9公尺,外城的城門建有雄偉高大的垛樓。

探源研究認為,中華文明廣泛吸收了外來文明的影響,例如源自西亞、中亞等地區的小麥栽培技術,黃牛和綿羊等家畜的飼養以及青銅冶煉技術逐步融入中華文明之中。

此外,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是水稻和粟、黍的發源地,這也是「探源工程」一個重要內容。大約在一萬年前,南方已經開始種植水稻,北方開始種植粟、黍,就是小米和黏的黃米。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執行組長王巍表示,各地區都開始出現了初期的文明,它的標誌是王權的出現,大的城址、高等級的建築,都是判斷文明的一個重要標示。

▼陝西石峁遺址。

▲▼陝西石峁遺址,凌家灘遺址出土的人像玉石。(圖/翻攝自央視網)

據了解,文獻傳說有「天下萬國」的說法,研究團隊稱為「古國時代」,認為距今5000年前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各地方文明分別有自己的演進方式、特點,所以成為「一體化」趨勢,匯成中國文明的洪流,並在古國時代晚期,以河南二里頭為代表的中原地區,大量吸收各種外來的先進文化因素。

報導指出,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自然村,自1987年發掘以來,已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其中玉器最為突出。考古專家認為,製作工藝高超的玉器,需要一批脫離或半脫離農業勞動的專門玉工,所以手工業必須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反映著當時社會的重大變革。

考古專家介紹,凌家灘遺址鼎盛時期距今約5500年至5300年,在此之前並不顯眼,與目前已知的周圍20多個遺址均為小聚落。此後這些聚落慢慢消失或衰落,位置相對居中的凌家灘,最終演變成為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最大、最發達的區域中心。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一項由中國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已實施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說,「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載下來的歷史,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