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月經來就「血尿」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到膀胱」

2018年05月30日 14:32

生理痛,肚子痛,便秘,腹痛,經痛,生理期,月經。(圖/記者李佳蓉攝)

▲27歲女月經來就「血尿」,竟是子宮內膜「異位到膀胱」。(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27歲的雯雯(化名)5年前每逢經期就感到下腹劇痛、解尿不順,甚至還出現血尿,原本以為是泌尿道問題,轉診婦產科檢查後,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瀰漫到膀胱,卵巢同時還有6、7顆巧克力囊腫,原本術後搭配藥物治療恢復良好,但追蹤至第3年,卵巢又再長出一顆3公分囊腫,準備2年後懷孕的她,擔心手術傷害卵巢,還一度考慮放棄結婚。

收治患者的高雄長庚婦產部主任莊斐琪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跑到子宮外所造成的疾病,約有6~10%的育齡女性飽受其擾,高達64%患者年齡小於30歲,尤其在有家族史的女性中更為常見。

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卵巢、骨盆腔,也可能侵犯大腸、膀胱等部位,最遠還可能跑到肺部,因而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不孕等相關症狀,影響患者生活甚鉅,加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就算靠手術清除,5年內復發率仍高達50%以上,因此,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控制病情,也成了患者的首要任務。

▲高雄長庚婦產部主任莊斐琪醫師。(圖/莊斐琪醫師提供)

▲高雄長庚婦產部主任莊斐琪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處。(圖/莊斐琪醫師提供)

莊斐琪表示,雯雯就診時陷入結婚跟手術兩難困擾,由於考慮到未來有生育需求,因此建議她服用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比起過去常用的停經針劑藥物或雄性素,較無更年期症狀、雄性化的副作用不僅經痛顯著改善,也因較低的副作用能持續服用,避免再次手術,為迎接幸福未來做好準備。

莊斐琪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需要長期抗戰,若有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等症狀,或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應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應保持每三、四個月定期追蹤,同時搭配藥物長期治療,才能有效避免復發,揮別疼痛的夢魘。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