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與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在台灣持續熱賣中。(圖/路透社)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在台灣賣得嚇嚇叫,能買?不能買?該如何買?在保險圈議論紛紛。今天的《業務員告白》欄目,就聽聽入行保險不到10年資歷的保險業務員,銷售保單的真心話。
其他可參考《業務員告白》系列報導,《不懂投資型保單 放生吧 別拿存款開玩笑》、《目標到期債投資商品 真是穩穩賺的嗎?》及《優於定存遇市場利率快速回升 衍生解約潮?》。
之前有業務員跳出來說買「保證保本」的投資型保單,以為贖回時可以領回所繳的總保費,可是卻沒有,而認為被保險公司欺騙。
我和其他資深業務員就去找這張保單DM及條款,發現這個業務員的認知、教育訓練可能有問題。
因為DM及條款上面有寫「滿期保本」,是保障你進場淨值是多少,出場淨值就是多少,有機會沒賺之外,還是會扣基本保費費用、保單行政費用等,今天就算是投信公司幫忙操作也要收手續費,本來就合理。
另外DM上註一:期滿保本係指結構型債券期滿時,投資標的發行公司保證結構型債券期滿淨值不低於發行之日起始淨值,本公司於本契約有效期間內,將依本契約約定扣除基本保費費用、增額保費費用和保單行政費用。
註二:要保人必須持有至結構型債券期滿,若於期限內有任何贖回、解約、減少保險金額、保險單借款、契約終止或給付身故/殘廢保險金等情事,其給付金額依相關規定辦理。
結果有業務員看不懂DM,還出來向媒體爆料,要保書上都有要保人、被保險人及業務員簽名,如果連內容都不看或看不懂,實在不知道在簽什麼名。
而且當初銷售這類保單的佣金也不低,重點獎金不少,首期佣金25%,接下來的續期佣金逐年遞減為25%、25%、5%、5%、5%,總計90%。
這張保單的保險的成本為年繳保費的150%,其中90%就做為業務員的佣金,60%為公司成本,那保戶虧的不就大部分被業務員領走了嗎?
還敢說自己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申訴,實在不懂邏輯在哪裡,簽約時業務員應該提供保單條款給客戶審閱,保單發單簽收時再次跟客戶說明內容。
我現在也有賣投資型保單,但是我知道「只顧佣金,不顧提升自己要看懂投資型到底是怎麼的一個商品時,真會惹來不必要的紛爭」。
其實投資這種東西應該定期檢驗銷售的業務員,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去銷售。
台灣很多業務人員真的不是很了解投資型商品,也沒有花心思弄懂,一旦亂亂賣,就有可能沒有把風險講清楚。
《業務員告白》專欄是開放保險界從業人員投稿,提供ETtoday保險雲的讀者,可以從多元化不同觀點角度,來認識保險商品,並且也可以多了解其行銷話術的奧祕及真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