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颱風就叫「雙颱」? 吳德榮告訴你這誤會大了!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目前南海西側有一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東南側有低壓在整合中,是否發展成颱風,仍有待觀察。不過,如果同時有兩個颱風就可以叫「雙颱」?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誤會也太大了。

▲20180603。(圖/中央氣象局)

▲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天發展為輕度颱風。(圖/氣象局)

吳德榮特別解釋雙颱(藤原)效應,他說,如果兩個颱風靠近至1000公里左右時,它們將相互反時鐘方向旋轉,最終兩颱風可能互相脫離,也可能合而為一。而1000公里並非固定,需視兩颱風範圍大小決定,兩個小颱風可能近到800公里都還沒作用,兩個大型颱風可能遠到1200公里都會起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德榮表示,目前一般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不管觀測或模式模擬資料,只要看到可能有兩個颱風,也不論是否符合「雙颱(藤原)效應」的條件,就以「雙颱」稱之,文字上好像是對的,但事實上並非是基於「氣象專業」所傳遞的訊息,造成民眾認知的混亂,很不妥當。

在天氣預報方向,吳德榮指出,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3日微弱滯留鋒持續影響,東半部及山區偶有對流胞發展,仍存在發生小範圍劇烈天氣的機率,北部有零星短暫雨,中南部平地降雨機率低,而週一至週三(4至6日)滯留鋒減弱東移,西半部氣溫回升至33至35度,週四、五(7、8日)再回升至35、36度左右,天氣漸熱,午後山區有局部雷陣雨。

▲今天北部有零星短暫雨,中南部平地降雨機率低 。(示意圖/記者張一中攝)

▲▼  對流雨,行車安全,下雨天           。(圖/記者張一中攝)

吳德榮說,週四(7日)之後的天氣,因為東亞地區同時有菲律賓東方海面及南海的「熱帶擾動」,以及緊隨在其後、起源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另外就是弱的「滯留鋒」,彼此間產生的「交互作用」,使得大氣的變化非常複雜

吳德榮進一步指出,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左圖)及美國(NCEP GFS)模式,模擬週五(8日20時)的天氣型態,雖有相似之處,即2個「熱帶擾動」皆尚未影響到台灣;但其強度、範圍大小,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最好還是要繼續觀察,千萬不要根據某一國家、某一次的模擬,就急著妄下定論,因為各國模式都會再不斷修改的。」

而氣象達人彭啟明稍早也在臉書表示,不同預報的反應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差異很大,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一直提醒,不要看到模式裡面有颱風就很興奮的提醒大家注意,至少等到有颱風的初胚再來觀察,「不確定的提醒等於沒有提醒,沒有必要吸引眼球目光,因為這種訊息可能是變動度高的錯誤訊息。」

彭啟明說,今天先來看今年第4號颱風誕生後的預測,過幾天再來看下一個,而目前的預測的不確定仍高,「有些預測好像兩個都指向台灣,但真的看看就好。」確定的是未來兩周低壓帶在台灣附近,容易下雨,跟這幾天或過去幾天有點差別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