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瀕死!如香蕉賤價滯銷 林心如《男孩》突圍賺3000萬

2018年06月8日 18:00

記者林俐瑄/平潭報導

「台劇最大的危機,就是大家不想拍了,台灣電視台採購價越來越低,跌到谷底,海外需求量也緊縮,怎麼拍都會賠,現在的台劇,能收支打平就不錯了。」北飄到恩喬依影視集團擔任總經理的賴聰筆,不得不這麼說。對於台劇瀕死,有業者認為,這是「文化國安」的警訊,電視台高層也唏噓,台劇好比現在的香蕉、鳳梨一樣,滯銷。

▲林心如、張軒睿《我的男孩》完結篇收視1.25。(圖/八大提供)

▲近期台劇在大陸銷售最好的,就屬林心如、張軒睿主演的《我的男孩》,創下3000萬盈餘。(圖/八大提供)

第10屆海峽影視季,8日在平潭辦兩岸影視業合作研討會,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率領眾多台灣業者、製作人參加,與陸方交流。台灣業者提出的,多是資金的困境,且因為韓劇太強,東南亞及日本撥大筆預算大量購買韓劇,壓縮台劇空間及採購金額,台劇進入大陸市場,就被視作解藥。

▲▼第10屆海峽影視季,8日在平潭辦兩岸影視業合作研討會,顧超、汪威江、潘祖蔭。(圖/記者林俐瑄攝)

▲第10屆海峽影視季,8日在平潭辦兩岸影視業合作研討會,汪威江(右)、顧超。(圖/記者林俐瑄攝)

▲▼第10屆海峽影視季,8日在平潭辦兩岸影視業合作研討會,顧超、汪威江、潘祖蔭。(圖/記者林俐瑄攝)

▲潘祖蔭認為台劇賤價滯銷狀況,急需解決。(圖/記者林俐瑄攝)

前八大電視台副總經理、恩喬依影視集團總經理賴聰筆提出,過去以前90分鐘戲劇內容,賣給台灣無線台一集60萬,現在只有30萬,加上海外各地需求也緊縮、價格也不好,銷陸的價格,從每集90萬跌到30萬,很多業者依賴文化部補助來撐。中天董事長兼總經理潘祖蔭說:「台灣影視作品,現在像台灣的鳳梨香蕉一樣滯銷,如果大陸市場更優待,審查簡化,是一條出路。」

台劇的瀕死,有台灣業者說了重話:「大家該思考的是,台灣的下一步何去何從,4個字,『文化國安』,國安問題不是只有政治、國防,文化也是國安問題。」

▲▼第10屆海峽影視季,8日在平潭辦兩岸影視業合作研討會,顧超、汪威江、潘祖蔭。(圖/記者林俐瑄攝)

▲大陸近期確實有提出實際作為,促進兩岸影視交流,如同這場座談會,提供台灣業者發聲機會。(圖/記者林俐瑄攝)

台劇進軍坎城MIP電視節。(圖/時創影業提供)

▲賴聰筆(中)認為台劇仍有機會,關鍵就是內容。(圖/資料照/時創影業提供)

大陸發布惠台31項政策後,不限制台灣作品播出時數,確實有吸引平台採購台灣「經典偶像劇」,但新的作品則不一定,大陸自己就能拍出好看的戲劇,台劇該如何打進大陸市場?賴聰筆指出,關鍵仍在內容上:「對大陸平台來講,以市場為主,內容足夠吸引觀眾,就會買單。」

賴聰筆認為,大陸製作費雖高,但品質仍不一定,台劇跟陸劇製作費差距雖有5倍以上,但台劇仍有突圍的機會,除了創新、有意思的題材,內容要扎實。加上大陸觀眾對戲劇的口味也在轉變,大咖、大場面、大製作不一定就是收視保證,「大陸近2年多,流量明星失敗率很高,大概有70%。」

林心如《我的男孩》和張軒睿合作,形象視覺照(非正式海報)。(圖/八大提供)

▲林心如的《我的男孩》,因為卡司強、劇本好,成功行銷大陸。(圖/八大提供)

在一片哀鴻中,也有突圍的作品,林心如主演、製作的《我的男孩》是近期台劇銷陸最成功一例,約創造了3000萬的盈餘,曾經手《我的男孩》的潘祖蔭提出兩個關鍵:「第一,林心如這個卡司夠強,再來,徐譽庭的劇本夠好。」《我的男孩》的成功,甚至造福了八大其他作品,像《前男友不是人》、《我是顧家男》,大陸版權都已經銷售出去。《鑑識英雄II》則因為題材夠特別、難製作,在大陸詢問度高。《終極一班5》則是人設鮮明、類型創新,大陸成績不錯,算是小兵立大功。

▲辰亦儒《終極一班5》Man壯肌,五熊嬌羞:我忍不住去看 。(圖/可米傳媒提供)

《終極一班5》優酷收官時,點擊破18億,小兵立大功。(圖/可米傳媒提供)

台灣業者目前需要的是什麼?汪威江認為產業結構出問題,政府忙著搞意識形態,業界也無知,沒有反撲的能力,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希望大陸政策再鬆綁,簡化審批,簡化兩岸合作方式,方便讓台灣20多家製作公司生產內容。 」業者渴望進大陸創作,受限大陸沒開放台灣人在當地開影視公司,創作者也不能接受找人頭合作,這樣作品無法掛名,這是目前最不便的事情,但不見得能被解決。

台灣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汪威江提出,像是台灣片為了過於迎合輔導金口味,造成創作角度不夠宏觀,過於偏重本土文化,沒顧慮到國際市場的效果。多數台灣片也被大陸觀眾覺得不夠「接地氣」,造成吸引觀眾的號召力不足。

▲《鑑識英雄2》探班,周孝安、蔡淑臻、蘇達、紀培慧、安歆澐、助手熊熊、檢察官葛蕾、夏如芝、王家梁 。(圖/超人睿奇提供)

▲周孝安、蔡淑臻主演的《鑑識英雄II》,重新剪輯後,在大陸可望談到好價錢 。(圖/超人睿奇提供)

所謂「接地氣」也不是單指地方性,而是符合市場需要。超人睿奇董事長顧超製作的《鑑識英雄II》,為了「接地氣」,重新剪接一遍,「台灣自己搞不懂大陸說故事的方式,他們會說我們故事線為什麼走那麼慢,《鑑識英雄》就遇到這樣問題,所以台灣人不是不會拍片,而是不了解大陸市場。」

台劇瀕死的解藥,不能只期盼靠大陸市場來醫,雖然無法整治產業結構性的問題,創作者跟業者必須好好調整腳步,故步自封只會讓市場越來越萎縮,賴聰筆說:「沒有開創怎麼有新的機會?天上不會掉下禮物,只會掉下鳥屎,大環境萎縮,經營者得要敢衝。」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