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惠專訪(三)/不要扼殺台灣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機會

2018年06月13日 10:00

▲▼司法人權人物影音專訪,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圖/記者李毓康攝)

▲因被捲入浩鼎案,不僅扼殺了翁啟惠的學術生命,也扼殺了台灣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機會。(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吳銘峯/台北報導

前中研院長翁啟惠在兩年多前捲入浩鼎案,當時外界一度以為他事先掌握浩鼎解盲失敗的消息,趁著浩鼎股價高漲時出脫股票,涉嫌內線交易罪嫌,但最後證明是烏龍一場。

當時媒體報導內容都是「翁啟惠透過在美國的女兒持有3000張浩鼎的股票,因翁啟惠事先知悉浩鼎將解盲失敗,所以私下賣出10張股票」,但這樣的報導卻非事實。

翁啟惠解釋:「當時浩鼎新藥解盲後,我曾經對外發言,但那次的發言是很被動的。當天,我本來要在院內的活動中心主持活動,但媒體圍著我,一直問我解盲的事,我只好依照浩鼎的中英文新聞稿中的英文部分與媒體說明,而這個內容是主持浩鼎國際臨床試驗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Hugo教授所撰寫的,我把它翻譯成中文;意即施打OBI-822產生抗體的病患呈現顯著的療效。因這疫苗有用到我發明的技術,我的發言只希望讓大家更了解解盲的內容不能單純以『失敗』作結論。從科學的角度看,這個解盲數據提供很多重要的訊息可供設計下次第三期試驗參考。事後經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的發表論述證明,我解釋的內容都是事實。」

浩鼎在台灣興櫃前,翁啟惠擁有技術發明人及母公司創辦人得認購的股權,為表示支持自己的技術,翁啟惠以家庭信託基金協助女兒購買並持有浩鼎股票,女兒也授權父母管理其帳戶,但僅僅因為解盲前,翁啟惠接到銀行理財專員電話,鼓勵賣股,他接受理財專員的建議,隨口一句「那就賣十張吧」六個字,就被外界擴大喧染為出脫股票的內線交易。幸好檢調單位扣下他和理財專員之間的電話對話紀錄,才還給翁啟惠清白,兩度對他做出不起訴處分,這個部分終告確定。

▲▼司法人權人物影音專訪,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圖/記者李毓康攝)

▲帶動台灣生技產業的翁啟惠,獲得無數國際學術大獎。圖為2014年他至以色列領取有「諾貝爾前哨站」之稱的沃爾夫化學獎殊榮。(圖/記者李毓康翻攝)

內線交易罪嫌的部分幸運獲得釐清,但2016年4月,浩鼎案爆發後,翁啟惠遭到限制出境,他的限制出境處分對於他本人、台灣產業界及國際學術界所引發的後果,難以想像。

在國際學術界極富盛名的翁啟惠,經常受邀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或發表演講、論文,或領獎,「案件在檢方偵辦的時候,我曾經聲請過一次解除限制出境,那時是為了出席2016年6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年會,因為我被邀請為該年度的主持人。在那次會議裡,國內外學術界的朋友都跑來關心我,讓我覺得造成別人很多困擾,再多的說明或許別人也難以理解,我就決定不再出國了。」許多國際學人因為對於案情不瞭解,一看到他便紛紛詢問案情,表達關心,他深怕對主辦單位造成困擾。他說:「等本案結束,也釐清相關疑點後,我才能安心,也才會重返國際學術圈。」

翁啟惠近年連續獲得被外界稱有「諾貝爾獎前哨站」的以色列沃爾夫化學獎、化學界著名的美國Welch化學獎,外界均認為他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為台灣爭光。但因為被限制出境,使得他獲得獎項時,被迫放棄或取消,他說:「獎項可遇不可求,是別人給你的,對我來說是身外之物,但身陷此案的羞辱卻是一輩子的惡夢。在被限制出境期間,我獲得了美國重要的化學研究獎Welch Award in Chemistry,但因為被限制出境而取消。」

此案件對翁啟惠影響很大,「形同扼殺了我的學術生命。」檢方偵辦一開始就限制出境,也扼殺了台灣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機會。

翁啟惠專訪(一)/為不存在的罪付出清譽

翁啟惠專訪(二)/期盼有客觀公正的司法

翁啟惠影音專訪/司法終將還我最後的公義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