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價跌跟「稻作直接給付」有關? 農民心酸酸

我們想讓你知道…唉磨合階段難免一團亂.................

▲雲嘉南糧倉爆滿。(圖/張美雪提供)

▲大雨將至,糧倉爆滿狀況更加嚴重。(圖/張美雪提供)

記者曹悅華/採訪報導

穀價大跌是「稻作直接給付」制度惹禍?農委會為提升國產稻米品質與競爭力,今年(107年)一期稻作全面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而新制度初實施難免衍生許多問題,偏偏又要迎接3天的梅雨季,農民面臨「想拿錢又突然下雨」的窘境,實在好無奈。

《ETtoday新聞雲》記者致電給台南無米樂稻米促進協會總幹事張美雪,詢問穀價大跌的緣由,她表示,這個狀況其實每年都存在,因為收割機的效能太好,所以稻子收割的量本來就很龐大,只是恰巧今年還沒有明顯大雨,加上烘乾設備原先就明顯不足,才會顯得今年的稻米收成量爆增,實際上,確實比去年多,數量上升約兩成,不如外界傳言的那麼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美雪繼續說明,當稻米收割量達到飽和,儲存設備有限,加上大雨將至,農民難免產生強烈的不安感,會想趕快收成,導致市場的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就會發生穀價下跌的狀況。

至於是否與「稻作直接給付」制度有關?張美雪分析利弊,她認為對農民而言,原先的保價收購制雖然看似有保障,但繳交公糧的稻米品質必須把關在溼度30度以上才符合標準,才能賣到每100台斤的保障價格930元,否則只會拿到每100台斤880元左右,所以農民才會嘗試新的制度-稻作直接給付,不用繳交公糧就能領取每公頃1萬5300元補貼,至少這些錢拿得到,也比較安心,不過連帶的缺點就是要自己銷售稻米,能否在保存期限內完售,是農民最困擾的問題。

她無奈的說,偏偏這時候梅雨季又來亂,不少農民選擇稻作直接給付制度後,已經有自銷稻米的壓力,如今又要連下三天大雨,農民急搶收,收割大量稻米等於又多了銷售的負擔,農民壓力很大,只能說「想拿錢又突然下雨」真的好無奈,讓農民叫苦連天。

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澄清,稻作直接給付的目的,是讓農民除繳交公糧外,多一個選擇,希望引導農民種植符合市場需求的稻米,或與稻米產銷集團產區契作優質好米,並將好米直接銷售市場。而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仍存在,為保障農友收益,選擇申報稻作直接給付農友,於公糧收購期間,仍然可以視市場糧價,自由選擇是否改為繳交公糧不領給付金,如果市場價格不理想,想改交公糧,品質仍需符合公糧驗收標準,因此農友仍需注重稻米品質,才能保障收益,並籲請農友勿青割,注重收穫稻米品質,才能保障收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