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 需自我血糖監測控制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建議在糖尿病的早期就把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才能把併發症出現的機會降到最低。(圖/記者林悅翻攝)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建議在糖尿病的早期就把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才能把併發症出現的機會降到最低。(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糖尿病病人高血糖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有一部份的人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症狀。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造成糖尿病的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衰竭,嚴重時會需要洗腎、蜂窩性組織炎、傷口不癒合、傷口越爛越大甚至需要截肢、手腳末端感覺麻木或疼痛、糖尿病眼底病變、視力漸漸模糊甚至失明。

這些併發症出現後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建議在糖尿病的早期就把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才能把併發症出現的機會降到最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葉美成醫師舉案例指出,一位60歲市場賣菜的攤商林老闆,有糖尿病十幾年,在其他醫療院所拿藥服用血糖藥物也十幾年,雖然都有吃藥,但糖化血色素一直都在9%左右(一般人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最近林老闆的鄰居因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而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林老闆到其門診,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血糖控制更好。

葉美成醫師建議除按時使用血糖藥物外,要自行監測血糖,回診時醫師可以根據血糖值調整血糖藥。此外,原本林老闆對於糖尿病飲食該如何吃,都完全沒有概念,經過專業的營養師指導過後,知道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就算是外食,也可以將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範圍。經過了1年藥物調整及正確選擇飲食,林老闆的糖化血色素由原本的9%,慢慢地降到現在的6.6%,覺得整個人精神都比以前好很多,很有元氣。

由於糖尿病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常常因為併發症出現後才進一步檢查出有糖尿病,因此「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很重要。國民健康署提供成人健康檢查,40歲以上建議每3年篩檢1次,60歲以上建議每年篩檢1次。

風險較高的人例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缺乏運動、血壓血脂異常、曾有妊娠糖尿病、曾有心血管疾病等,也建議做糖尿病的篩檢。一旦檢查出糖尿病,可以用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改變做治療,如果經過生活習慣改善血糖還是高,可以經由醫師評估開立適合的血糖藥物治療。

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病人和醫療人員的合作。醫師開立血糖藥物、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給予病人飲食及生活習慣適時的建議,更重要的是病人執行「自我血糖監測」,如此才能適時反應出藥物、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是否要做調整。

「自我血糖監測」的執行方式很簡單,建議到醫療器材行買一台血糖機,每半年到一年把血糖機帶回原店家做校正,以確保血糖機的準確度。醫師會根據每個病人的情形給予測血糖的次數和時間點。血糖較不穩定的時期,每日測的次數會比較多,當血糖達到穩定狀態,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意願減少測血糖的次數。如果病人無法自己測血糖,也可以由照顧者來幫病人測血糖。

葉美成醫師表示,控制血糖不是看病拿藥回家就沒事了。醫師會根據每個病人的狀況整體評估後開立適合的藥物,藥物包括口服藥、打針藥物或是口服加上打針的血糖藥。病人要按時使用藥物,並且每日執行「自我血糖監測」,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血糖值、飲食內容、運動的情形。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人也要與醫師討論藥物是否有副作用或身體不適等等。透過良好的溝通,醫師更可以適時做藥物的調整、飲食運動的建議,通常經過雙方共同的努力,一般都可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期望每個糖尿病人都可以及早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內,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