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對罵群」用人身攻擊紓壓! 官媒:一塊文明傷疤

▲網路,網路社群,手機,科技。(圖/視覺中國CFP)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網路發言需要制定明確規矩。(圖/CFP,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微信近日多了好幾個不同主題的「對罵群」,從飲食習慣、外貌身高到興趣愛好都能引戰,規則甚至標明「人身攻擊請隨意」,參與者都想透過髒話發洩現實生活的壓力。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網路發洩不能沒有底線,虛擬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而且對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毫無用處,久而久之只會加深挫敗感,令人心理扭曲失衡。

刊文提到,一群互不認識的人,通過直接、野蠻、粗暴的語言互相「問候」,發洩壓力,從吃不吃香菜、用蘋果手機還是華為手機、打籃球還是踢足球、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等飲食習慣、外貌身高到興趣愛好、地域差異,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被當作人們「狗血互噴」的理由。

「藉機丟掉底線爽一把」才是對罵者的目的。刊文指,理由並不重要,由於真實身份受網路保護,群裡的人開起口來肆無忌憚,髒話連篇,戾氣橫飛,把好端端的網路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這些人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網路發洩不能沒有底線,虛擬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這種宣洩情感的方式都是「弊大於利」。

內文寫道,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規則約束,必須維持一定的自身形象,但透過網路身份「放飛自我」,可以使過度壓抑的情緒快速獲得暫時的舒緩。當謾罵者開始覺得罵法「不夠刺激」,語言暴力會跟著逐漸升級,甚至帶到現實世界,更重要的是,網路對罵對於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毫無用處,久而久之反而會加深挫敗感,令人心理扭曲失衡。

謾罵不只無法改變現狀,如果被正處在語言學習階段的青少年看到,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無疑會造成巨大傷害,這股有辱斯文的「罵潮」代表傳統道德、現代基礎文明教育還存在缺失,群體性罵戰,是對社會民風的毒化。如果只想著自己爽,卻不考慮他人感受和社會公序良俗,這樣的表達就是一塊「文明傷疤」,逞了口舌,沒了公德。

刊文最後建議,運動、讀書、培養興趣愛好或者諮詢專業醫師,都能合理地釋放壓力,這是現代社會的成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技能,透過對罵來釋放壓力,簡單粗暴,斷不可行,如果因嚴重擾亂網路空間秩序而觸及法律紅線,擔上刑事責任,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壓力過大時,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舒壓方式。

▲▼抓狂,憤怒,崩潰,負能量,挫敗,壓力,生氣,大叫。(圖/視覺中國)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