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中美矛盾關注點轉移 入夏的南海再度躁動

(圖/Getty Images攝)

文/徐秋夢 圖/多維TW

每年夏季,中美在南海總是少不了風波,今年也不例外。

6月3日,以色列情報分析公司稱,中國大陸將紅旗-9飛彈系統以及偽裝網移出了西沙群島的永興島。不過就在幾天後,該公司再次指出,中方已於6月8日在永興島上重新部署了紅旗-9遠程防空飛彈系統。戲劇性的發展,讓中美南海爭端逐漸升溫。

南海、中美貿易戰、台灣以及北韓核武,一直是中美之間長期博弈的關鍵點。實際上,此四點只是再現了中美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矛盾,而並不是導致兩國「爭鬥」的主因。自2017年開始,南海局勢趨穩,南海爭議開始淡出了雙方博弈舞台,但川金會後,華府認為北韓核武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中美的矛盾關注點便會再次向南海等議題上轉移。

彼此挑動 日漸頻繁

美國近期在外交上對「中國南海軍事化」的譴責越來越頻繁。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5月23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破壞地區秩序和穩定的行為,美國必須做出回應。

美國5月25日突取消2018年環太平洋軍演對中國的邀請,而原因正是中國進行「南海軍事化」。到5月30 日,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海軍陸戰隊中將麥肯錫(Kenneth McKenzie)在回答美國是否有能力摧毀中國造的人工島的問題時表示,「我只想說,美國軍隊在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摧毀小島的經驗。」

美國這一系列的動作主要針對的是中國於5月初在南海島礁進行的軍事部署。其中,包括中國5月初分別在永暑島、美濟礁及渚碧礁部署了鷹擊-12反艦飛彈及紅旗-9B 中遠程地對空飛彈。另外,中國空軍於5月18日派遣轟-6K轟炸機對南海島礁進行了首次起降訓練。

中國的軍事部署除了引起美方的嚴辭抨擊,隨之而來的還有具體的軍事行動。

比如,美國於5月27日派遣的「希金斯」號飛彈驅逐艦和「安提坦」號飛彈巡洋艦進入西沙群島(印歐語系國家稱帕拉塞爾群島)島礁12海里範圍內。

同時,美國B-52轟炸機分別於5月22日、5月24日、6月1日、6月4日以及6月6日五度抵近或者飛越南海,如此頻繁地抵近南海是非常罕見的,這讓外界不免疑惑,這是對中國在南海武裝部署的不安,還是有意另闢中美之間的新戰場?

中國南海部署 不致威脅美軍

首先,從中國佈防島礁的鷹擊-12反艦飛彈來看。鷹擊-12向來被稱為中國裝備的第一種自主研發的反艦飛彈,也是中國第四代反艦飛彈之一。根據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鷹擊-12被稱作是最危險的反艦飛彈。

然而實際上,鷹擊-12是一款非常新的飛彈,在國際上甚至中國國內也還沒有廣泛推廣,性能並未得到成熟測試,更沒有美方宣稱的睥睨群倫。再從作戰角度看,其射程只有300公里,而美國航母上起飛的預警機離航母的作戰半徑達1,000公里,且預警機在空中的預警範圍達到600公里。這也就是說,美國航母最遠在距離1,600公里時便能發現鷹擊-12,也完全可以派遣戰鬥機攔截。由此看來,用鷹擊-12自衛尚可,若論主動攻擊,對美國航母來說根本不是威脅。

那麼,紅旗-9又是怎樣的裝備呢?紅旗-9是中國的一種遠程地對空飛彈。此防空飛彈並不大,卻擁有強大的攔截射程,最低甚至能攔截在20公尺高貼地飛行的巡弋飛彈。具體而言,三四套的紅旗-9防空系統就能輕鬆為一個小國提供防空及反飛彈能力。

不過,紅旗-9的性能雖然不錯,但仍屬於第三代防空飛彈,而紅旗-9本身又是參考俄國防空飛彈裝備而研製的,與俄製裝備還是有著一定差距。此外,紅旗-9防空飛彈雷達採用末段主動雷達反導系統,雖然自主作戰能力強,不必依賴地面雷達導引,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雷達探測距離有限,只適合於國防壓力比較小的國家,用以執行一些簡單的防空任務。這和美國的裝備水準顯然還存在差距。

除了上述兩個飛彈系統,轟-6K轟炸機也是中國在南海的一大軍事部署。據公開資料顯示,轟-6K是一款中國生產、裝備解放軍空軍的中型後掠翼噴射戰略轟炸機。其重量約95噸,正常載彈量9噸,最大航程超過8,0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3,000公里,最大突防(突破對手防禦)速度約在0.8馬赫左右,具備一定的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能力。

此飛機的原型是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引進,並於60年代中後期仿製成功,並批量裝備部隊。經過大量的製造和改裝,轟-6K的各項作戰能力確實得到很大的提升。不過客觀來說,轟-6K與美俄轟炸機仍有差距。以美軍B-52 轟炸機為例,它的載彈量約18噸至26噸,遠大於轟-6K,而其航程也達到16,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8,000公里。由此看來,中方轟-6K在南海「威脅性」相對更低。

僅止於躁動而已

美國往年對南海問題上的施力,一方面是透過挑動中國與其他區域內國家的紛爭,另一方面則是要堅持「自由航行」和反對中國的「軍事化」。但如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針對南海方面的糾紛已趨於平靜;因此對於「軍事化」的指責和「自由航行」,就成為這一輪中美南海紛爭的主要爭點,且美方要親自上陣。

然而,無論鷹擊-12也好,紅旗-9也罷,抑或是轟-6K,實際上對美軍並不構成太大影響,美國近日的行動之所以日趨高調,是因為必須對中國已控制區域內的行動做出回應。也就是說,美國所不習慣的並不是中國的防衛性部署,而是中國對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不斷派遣軍艦進入南海區域」的批評,畢竟在過去幾十年裏,這種批評是從未有過的。

就如美國當下在南海各國參與的香格里拉對話等平台上,高調地批評「中國干犯航行自由」,部分固然是因為對「航行自由」的堅定信仰,又或可說是對過去幾十年來無人阻攔的情況的習慣;但同時也更是因為中國國力日盛,展現將趕上並超越美國的跡象,對於任何以華府角度出發的戰略設計師而言,在這種背景下,有效利用貿易、台海、北韓、南海等問題加以牽制和抑制,都是符合邏輯的選擇。

如今朝鮮半島的局勢暫告緩和;台海問題因中國大陸「絕不退讓」的態度而風險過大;南海和貿易,自然就成了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在接下來幾個月內最可能開啟的「戰場」。而當南海的區域內國家已與中國大陸逐漸找到共贏的方式,美國對中方「軍事化」和「阻礙自由航行」的不滿,也主要是其自身意識的不適應,即使看起來劍拔弩張,也遠未達到因自身受到威脅而企圖採取攻擊的地步。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固然會在接下來就南海問題而對中國大陸發難,但也僅是以批評和航行等方式表達不滿而已,南海的躁動,只會止於躁動。相較之下,貿易問題才會是中美長期存在的紛爭源,而對於這一點,本屆美國政府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