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示意圖。(圖/Pixabay/合成圖)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開打,經濟部評估,首波生效清單對台灣影響較小,後續第二波清單內容影響仍需觀察。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台灣對美國出口只佔11%,對大陸出口佔40%,雖然台美的政治關係看似不錯,但美國非常現實,「貿易也要看拿什麼去換,台灣經濟上不能只抱美國大腿。」
林祖嘉是政治大學經濟系碩士、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經濟學博士,曾任政大經濟系系主任、陸委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現為政大經濟系教授。他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稱,美國對全世界鋼鐵加徵關稅,相關各國包括台灣都要求豁免,只有韓國獲得永久豁免,因為韓方以進口美國汽車作為交換條件,「台灣拿什麼市場來換?美牛嗎?」
林祖嘉指出,蔡英文政府曾說美國要求台灣鋼鐵原料別向中國進口才能來談,但從大陸進口原料成本卻相對便宜,加工後也有賣給其他國家,如果改從其他地方進口原料成本變貴、獲利變少,又沒取得美國的豁免更沒拿到大陸的市場,「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何況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關係都很好,也是跟歐盟一樣沒有取得鋼鐵加徵關稅的豁免,難道台灣就會有嗎?」
林祖嘉強調,兩岸貿易仍在持續進行,沒有因為關係惡化就讓兩岸經貿受到傷害,如果台灣真的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或是課徵重稅,「陸方祭出反制那就很麻煩了。」他還表示,台灣出口到對岸很多都是零組件或是半成品,在大陸加工成品後才銷往美國,如今美中貿易戰開打,雙方在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加稅,台灣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如果後續演變成1千億、2千億、加稅產品變晶片、電子產品,屆時就是變成大陸減少採購台製產品,台灣受到的影響也相對提升。
▼中美貿易戰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林祖嘉表示,大家都知道要分散市場降低風險,但台灣很多都是中小企業,沒有能力分散投資甚至帶著訂單到處跑,再者中美貿易戰也不知道打多久,如果只是一年、二年打完,現在的布局也未必是對的,「蔡政府推新南向政策2年,沒看到經貿有明顯成長。投資新南向之後,應該要回頭買台灣的原物料才能帶動出口,如果只是去投資把台灣弄空,無助於經濟成長。何況新南向有東盟、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台灣的產品賣過去比較難,應該和新南向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然後加入RCEP,這樣才是玩真的!可是台灣都沒有。」
林祖嘉還說,兩岸的政治問題「用經濟手段解決很難」,有人擔心過度傾中會被牽著鼻子走,「試問亞洲鄰近國家除了日本,哪一個沒去和大陸作生意?因為市場誘因太大了!經濟學上來講,意識形態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考慮成本做下去。民進黨的台獨與核能都是意識形態,都是不計成本一定要做下去,就得付出很高的代價。」
林祖嘉說,核四廠沒了電就缺了,電缺了外資就減少、台灣內部的投資也就沒了;雖然有人主張備載電量少一點、外資少一點沒關係,什麼都少一點經濟發展也就停頓、競爭力也就衰退;又有人說觀光業佔GDP的比例不高,觀光業萎縮也沒關係,可是經濟是堆積起來的成果,觀光、農產、貿易產值都要考慮,如果都說很小切掉沒關係,最後只會什麼都沒有,所以經濟歸經濟,如果要用經濟手段處理政治問題,台灣負擔不起。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屠惠剛攝)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